摘 要: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怎樣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興趣,調動參與;創(chuàng)設情景,有效訓練;抓好突破口,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
關鍵詞:口語表達;興趣;情景;潛能;基礎
口語表達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怎樣從小學生實際出發(fā),有效地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呢?
1提升興趣,調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主動性,就一定要注重激發(fā)提升學生的興趣,有興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yǎng)興趣提升的有效方法是:
示范引路。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尚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特別是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訓練,典型示范尤為重要。據國外研究發(fā)現,一位一年級的教師如果能隨時隨地向學生做口語表達示范,那么她的學生三個月內便會有喜人的成績。這是因為任何技巧的入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有如練字先臨帖、繪畫先學素描一樣。有了樣子,就有了模仿的對象。對小學生來說,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心理學上稱為“學習原動力”,它能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激起試一試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教師要巧手示范引路。也可以讓班上一些口語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當小老師”來示范,還可以借助現代教育如音響、錄像資料、多媒體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主動參與,自由表達。
熱情激勵。“教育的藝術,首先不在于獲得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激勵、鼓舞、欣賞?!比说纳顚佣加锌释麆e人賞識的愿望,小學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別是低年級孩子他們需要老師多一點關照,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所以,口語交際訓練中,老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勿指責;要耐心聽他們發(fā)言,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思路;要善于發(fā)現他們微小的進步,適時畫龍點睛評上幾句,即使某個詞說錯了,也要允許或提醒他們重新換個詞再說。小學生初練口語,往往語無倫次,更需要老師細心呵護,給孩子一個寬松、寬容的環(huán)境,讓他們產生興趣,主動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
提供機會。小學生好奇、好動、可塑性強,要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交際的舞臺,讓它們積極參與,在實踐中學會交際,提高口語能力。如放映科幻電影,讓他們描述精彩情節(jié);看動畫片,讓他們表演精彩內容;聽廣播節(jié)目,讓他們發(fā)表對感興趣的話題的觀點。還可以模仿電視、廣播等語言形式,舉辦“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節(jié)目,讓學生們當小主持人,嘉賓和觀眾,討論學生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讓他們在討論中充分表現自己,不斷提高口語交際的品位。
2 創(chuàng)設情景,有效訓練。
小學生說話過程主要依賴形象思維來組織內部語言,要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需要老師設置出能讓學生可感知的情境。以能激活思維,鍛煉學生的靈敏反應力、深刻的理解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綜合心理素質。
創(chuàng)編多種多樣的課本劇,誘導學生參與。課本劇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能力。這種方法打消了語言的固有束縛,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表演舞臺,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學生能自由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進行梳理的能力。例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在學生進行了多種方法的朗讀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表演。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角色,組織語言,毫無顧忌的說出自己的內心獨白。由于學生有強烈的表演欲,再配以頭飾、肢體語言,學生很快理清了課文思路,而且明白了大家為什么不能借給小壁虎尾巴,甚至說:“小壁虎別難過,我們再幫你想辦法。”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愛心,使課文主旨加以升華。
配以情調吻合的音樂,引發(fā)學生“說”。一位教育學家說,音樂最能訓練嬰兒的感知能力。那么音樂也最能撩撥學生的心弦。在裊裊的樂聲中,學生感受著美,展開豐富的聯想,產生新的語言形象。在上《找春天》一課時,教師精選了優(yōu)美的鋼琴曲,先讓學生閉眼靜聽,聽后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說:“春天太美了,我好像看見春天正向我們走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在之后的朗讀中,學生一直飽含激情,躍躍欲試。教師趁機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讓你寫寫“春天”,你會怎樣來寫呢?由于是二年級,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總是予以肯定,又是群體參與的開放式的說話訓練,尊重了他們的個體發(fā)揮,學生大膽敘述,形成了一個兒童篇的“春天”。如有的學生說:“柳枝搖著小辮子,那是春天在舞蹈吧?”多么形象。
運用隨心所欲的勾畫,啟發(fā)學生“說”。小學生雖不具備對畫進行精雕細刻的能力,但她們愛畫,他們的畫在他們的描述下可以是任何東西,根據這一特點,讓學生依畫創(chuàng)“說”。這種融動手、動腦、動口為一體的訓練方法有助于學生獨立自主的建立認知結構。
借助聲情并茂的朗讀,激發(fā)學生領悟。教師入情入景的朗讀,同時配以手勢、表情的生動表演,能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傳達的感情同悲同喜,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在強烈的美的感受中,因讀入境、由境生情、緣情創(chuàng)語,產生表達美的欲望?!罢f”便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蔀樽约合胝f。
3、 抓好突破口,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
思維對語言活動有著組織和控制作用,因此,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就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為突破口,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五個因素。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即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能淺嘗輒止;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即對一個問題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就是要善于捕捉對方細小信息,迅速做出恰當的科學的判斷;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就是從別人的發(fā)言中,從司空見慣的尋常事物中,探究出不同的觀點,要標新立異,反彈琵琶;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就是不論老師與同學的觀點,還是自己的見解,都要獨立思考,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辨別正誤。思維品質的這五個因素,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如上《狐假虎威》一課,老師抓住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設疑,引發(fā)討論,訓練思維,進行口語交際:“狐貍和老虎到底是誰在前誰在后?根據是什么?”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可以說:“狐貍在前,老虎在后,因為我看見書上的插圖是這樣的?!币部梢哉f:“課文里是說狐貍帶著老虎,不是老虎帶著狐貍,所以說狐貍在前,老虎在后。”還可以說:“這一句話寫的是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也可以看出狐貍在前,老虎在后?!备梢哉f:“后面課文里講到百獸先看見狐貍,后看見老虎,所以狐貍在前,老虎在后。”四個學生都認為狐貍在前,老虎在后,但根據各有不同。有的回答,雖沒有從文字中找到根據,但思維靈活,看到插圖,做出判斷。有的善于從語序的前后照應中挖掘出言外之意,表現了思維的深刻性,當然也是靈活、獨創(chuàng)、敏捷的表現。還有的從后面課文中找到根據,因為“百獸先看見狐貍”,所以狐貍在前。這樣進行訓練即有助于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適中智能的發(fā)展。
總之,作為老師,我更不會忘記:始終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而愉快的氛圍,使孩子消除害羞怯懦的心理,勇于無拘無束地說。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心,真誠而及時的肯定,贊揚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把愛灑向每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只有這樣,你才會看到學生有話想說了,敢說了、樂說了、會說了。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體驗到成功和快樂。
作者簡介:
曹宇(1972-)女,籍貫:遼寧鞍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