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群英
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產生,演繹出了大數據時代,并深入到社會領域的各個方面。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本校抓住大數據時代的契機,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校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新了校本教研的方式。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創(chuàng)新;校本教研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9-057-1
我校在2005年創(chuàng)設省實驗小學之初,就預感到未來的教育將是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教育。在當時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學校領導毫不猶豫地添置了120多臺電腦,并設計建造了兩個配套的機房,購置多媒體投影設備30余套,又為每位教師配備了辦公電腦,做到教室、辦公室網絡全部聯通,并將網速逐步從升級到10GB/S光纖,網絡連接通暢。自2005年至2019年間,又陸續(xù)購置電子白板、一體機等設備,籌建未來教室。學校做這一切的目標只有一個:為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設最合心意的條件,鼓勵教師們放開手腳,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了這樣的條件,教師們感受到了“天下資訊一鍵掌握”的便利,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創(chuàng)新了校本教研的方式。
一、“中心議題”——利用論壇交互性開展教學研討
校本教研有沒有生命力,取決于校本教研是否得到老師的認可和歡迎,是不是能讓老師樂于參與其中,并享受參與其中帶來的滿足和快樂。這就要求我們校本教研的內容和主題是切合教師需求的,能讓教師產生共鳴的,能解決教師實際教學需要的。為此,蘆墟實驗小學將校本教研的主題和內容的選擇權放手給廣大教師,以“中心議題”的形式產生主題,引發(fā)討論,開展活動。
1.自下而上,“中心議題”即研討話題
蘆墟實驗小學設立了專門的網站“蘆小之音”,并為每位教師實名注冊用戶名,設立管理員,開設欄目“中心議題”。每個月的5號之前,各個教研組的組員可以自由地將自己最近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者是急于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引發(fā)廣大教師的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比如,科學組3月份的“中心議題”是“分組實驗時學生一遇到困難就叫老師怎么辦?”數學組4月份的“中心議題”是“速算能力訓練你有什么好方法?”這些主題其實就是教師平時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又是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明顯的草根性和實用性,所以話題一拋出,總能引來同組甚至是別組的教師共同參與。
2.自下而上,“中心議題”即研討主題
好的問題不僅能引發(fā)廣義,還能作為研討課的主題。在教師發(fā)布了問題之后,教研組長會選擇性地挑選具有典型性的話題,組織全組成員參加討論,并由教師開設相關主題的研討課,全體組員參加聽課,以課論課,從課堂的角度再來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導處、教科室也選擇教師拋出的話題,供全校教師討論。比如,科學組4月份的“中心議題”是“分組實驗中小組明確分工的策略”,組員們在BBS上已經討論了很多方法,特別是學科帶頭人沈老師很有見解,提出了很多值得學習的好方法。如,任務分解法、自主選擇法、雙向選擇法等,但是,同組的老師們對于沈老師的方法沒有具體的認識,運用起來又擔心理論與實際有出入。顧老師就要求沈老師開設一節(jié)教研課,就以“分組實驗中小組明確分工的策略”為研討主題,請沈老師展示一下方法。而這樣的公開課上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師交互,課后大家一起針對教學中的細節(jié)再一次討論和總結,并改進指導策略。一周以后,由同組的青年教師姚老師也以同一主題開設一節(jié)教研課,將方法在課堂上予以示范。上學期,教導處還將教師發(fā)布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要不要修改”這一話題,確定為全校各教研組討論的總話題,將全校教師引入這一話題的討論,其目的就是要教師們以目標的達成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的教研活動成為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討活動,更貼近一線教師,解決教學實際問題。
二、“蘆小資源”——利用資源庫數據共享教學資源
1.“上傳”與“下載”,樂此不疲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為了促進教師的交流,學校又出資建起了“蘆小資源”資源數據庫。每位教師實名注冊,每個學期將優(yōu)秀教案、課件、教學心得、教師課堂實錄等收集上傳至數據庫,后臺進行內容審核,上傳一次獲得相應點數,得到了點數以后,就可以利用數據庫搜索引擎進行搜索、下載,供教師教學參考。而被瀏覽或者被下載次數高的資源發(fā)布者,還將獲得雙倍或者多倍點數的回饋,點數也可以用來換取購置校外教育收費資源的資金,而這筆資金由學校支出,教師可以出示購買憑證,憑證報銷。這大大提高了教師上傳和下載的積極性,更促進了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
2.“拍攝”與“點擊”,其樂融融
學校還引進了錄屏軟件,并由專人負責培訓,指導教師錄制“微課”,每一堂微課都按照年級、學科、授課內容、執(zhí)教教師進行編號,發(fā)布到學校網站,供教師點擊觀看,在評論區(qū)提出意見和整改建議。這些微課視頻同時向廣大學生開放,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點擊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學校每年舉行“最佳微課”的評比,大大提高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老師們制作好了課件自己用錄屏軟件拍攝視頻,又忙著為同事的微課點贊、評論。這樣,全校師生都能充分利用資源數據庫進行交流、共享,及待敵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由于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得以自主安排,不用為了參加教研活動特地換課,或是因為有別的事情而缺席,我們的論壇、數據庫顯示每天的點擊率平均有三百多次。為了保證網絡教研的時效性,我們還定期組織統(tǒng)計,及時關注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拋出的話題,以及評論區(qū)的留言,利用每二周一次的大會集中進行點評。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