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瑞華
摘 ? ?要: 本文以翻轉課堂理念為基礎,依托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混合教學,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技能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和實踐,并以“電視攝像”課程為案例,詳細闡述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研究表明,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主性,顯著增強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 “微信+翻轉課堂” ? ?廣播電視編導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本科教學計劃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即專業(yè)學科的基礎知識,為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建構基礎,比如“視聽語言”“廣播電視導論”等。第二個層面是專業(yè)技能課程的學習,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學習,掌握具體的專業(yè)技能,比如“電視攝像”“影視照明”等課程。第三個層面是完整作品的創(chuàng)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自身知識儲備,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作出完整的藝術作品,比如“紀錄片創(chuàng)作”“電視現場報道”等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三個層面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相對來說,第二個層面的課程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教學的核心,課程教學既需要注重理論性和知識性,又強調實踐性與操作性,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與實踐并重,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摸索和革新。筆者以“電視攝像”課程為例,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嘗試對當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化設計。
一、目前“電視攝像”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有關“電視攝像”課程的教學資源急需推陳出新
隨著電視攝像機性能和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拍攝方式和方法也發(fā)生變化,原有電視攝像的視頻教學資源較少,拍攝技術與理念已落后于目前拍攝方式的變革。課程教材建設滯后,存在知識點陳舊且內容枯燥等問題。
(二)難以滿足“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對碎片化學習的需求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學習資源的碎片化和移動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定制化學習成為可能。在以往的移動學習過程中,學習內容是單向輸出的,教師將教學資料(包括相關的視頻、文本等)發(fā)送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收教學內容,獨立思考的過程較少。學生不能將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與新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消化,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不能及時獲得學生學習的反饋,不能及時指導和啟發(fā)。
(三)師生課后缺乏有效互動
課后師生有效交流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目前高校教師在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學時內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后,還要平衡教學與科研的投入,限制師生課后交流時間,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和解惑答疑的機會非常少。
二、“微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上述問題的可行性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博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是“使傳統(tǒng)的課堂上聽教師講解,課后回家做作業(yè)”的教學習慣、教學模式發(fā)生“顛倒”或“翻轉”——變成“課前在家里聽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做作業(yè)(或實驗)”[1]?!胺D課堂”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有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有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在技能型課程中的應用效果較好[2]。
微信作為一款移動終端社交軟件,操作簡單和方便,大多數學生都會使用微信群、訂閱公眾號等功能,并且由于具備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和私密性,方便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量身定制學習內容,并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因此微信平臺在教學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近年來結合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的模式一直都有學者研究。
微信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線上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習資源種類多而課時有限的問題,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短小精悍,更側重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規(guī)模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并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智能終端與學生實現雙向交流,幫助教師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因此,微信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三、“電視攝像”課程“微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根據“電視攝像”課程特點,在課程教學內容上以摹拍為主,分三個階段進行。實踐證明,摹拍既可以學習和鞏固攝像技能又可以增加學生對影片的藝術感覺。第一階段,單鏡頭摹拍練習。這一階段的理論知識主要是電視攝像機的相關原理等基礎知識,實踐主要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攝像機的基本操作。將教學內容按知識點分為幾個大項,讓學生進行單鏡頭的實例摹拍;第二階段,鏡頭段落的摹拍。這一階段的理論知識主要是電視拍攝的拍攝規(guī)律,如軸線規(guī)律、場面調度、鏡頭匹配等內容,實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拍攝要求,摹拍經典影視片段;第三階段,自主創(chuàng)作,運用前期知識積累,初步制作出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成片。在三個學習階段的技能形成過程中,教師均須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具體教學模型如下圖所示。
(一)課前
教師課前需要根據教學大綱將每堂課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要點制作成課程視頻,與需要摹拍的片段或鏡頭一起發(fā)布在微信平臺,并根據學生的反饋確定摹拍內容,下達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在翻轉課堂執(zhí)行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將學習目標具體到可執(zhí)行的任務,使學生深刻理解該知識點,并梳理出清晰的操作思路,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比如,以“雙人對話場景的拍攝”這個知識點為例,課前練習任務單的具體設計如下:
問題一:什么是三角形原理?
問題二:拍攝雙人對話場景的典型機位有哪些?
問題三:拍攝過程中需要遵循怎樣的軸線規(guī)律?
問題四:結合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開頭“萊昂”和“瑪蒂爾達”的對話,思考兩人的站位及機位設置,并分析導演的拍攝方式對于渲染環(huán)境氣氛,刻畫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有什么作用?
教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將課堂視頻、學習任務、影視片段等資源提前發(fā)布后,學生觀看教學資源,向老師建議摹拍內容,對需要掌握的技能形成初步認知,并根據教師確定的摹拍內容和練習任務,小組集中討論后選擇拍攝方案,確定分工。
(二)課中
在課堂中,教師將學習內容細化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以此檢測學生預習效果、引導學生釋疑和深化知識要點。
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課堂的交流討論,將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拍攝方案分組獨立拍攝。當學生拍攝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對學生的不規(guī)范問題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并解答學生的困惑。但是指導老師很難顧及每個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因此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為媒介的微信公眾平臺反復查看指導老師推送的講授視頻和操作演示視頻,獲得教學信息,從而更容易地掌握操作細節(jié)。
(三)課后
教師在課后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總結本次翻轉教學的收獲與存在的問題,積極完善教學設計;學生要把課堂中的學習心得和問題及時向教師反饋,并對自己和小組的學習成效進行自評和他評。
四、總結與反思
為驗證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電視攝像”課程教學方面的教學效果,項目組成員歷時一個學期,對一個實驗班和兩個平行班分別使用翻轉課堂和教學法。課程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即每次平時作品成績)和總結性評價(即期末作品成績)。實驗班的平時作品成績平均值為85.2分,平行班分別為80.7分和81.2分;實驗班的期末作品成績平均值為84.6分,平行班的期末作品成績平均值為79.5分和80.1分。無論是平時作品成績還是代表綜合實踐能力的期末作品成績,實驗班的平均值都高于兩個平行班。由此可見,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相對于以往的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雖然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打破了高校傳統(tǒng)課堂死板的程式化教學方式,但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適用于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自我管理意識較強的學習者等,要使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更好地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仍需研究者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善不足。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6.
[2]張如靜,楊葆華,張琳.基于翻轉課堂的電視攝像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7(4):172.
棗莊學院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YJG17029)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