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明
【摘要】 目的 探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7例(35.00%), 有效5例(25.00%), 無效8例(40.00%), 總有效率為60.00%;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15例(75.00%), 有效3例(15.00%), 無效2例(10.00%), 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08±2.35)分, 治療后NIHSS評分為(13.26±1.45)分;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81±2.14)分, 治療后NIHSS評分為(5.27±0.65)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結論 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采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 可有效促進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改善, 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臨床效果理想。
【關鍵詞】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41
腦卒中屬于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見疾病, 主要指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異常, 致使神經(jīng)功能障礙, 導致患者身體出現(xiàn)偏癱、口眼歪斜、意識障礙、語言障礙[1]。在治療時, 主要以開通患者阻塞血管, 減少梗死面積, 促進缺血區(qū)循環(huán)恢復, 避免患者神經(jīng)腦細胞出現(xiàn)不可逆性損傷為治療目的。阿替普酶屬于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與患者血栓中纖維蛋白結合可產(chǎn)生復合體, 起到溶栓效果, 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常用治療藥物[2]。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對其采取不同治療措施, 結果顯示,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效果理想,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對照組男9例, 女11例;年齡48~81歲, 平均年齡(64.5±5.8)歲;發(fā)病時間1~10 h,?平均發(fā)病時間(5.5±1.7)h。觀察組男8例, 女12例;年齡45~80歲, 平均年齡(62.5±6.2)歲;發(fā)病時間1~9 h, 平均發(fā)病時間(5.1±1.6)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 調(diào)整血脂、血糖、血壓水平, 如患者無法正常進食, 給予鼻飼治療, 如患者存在顱內(nèi)壓升高情況可給予甘露醇, 首日再給予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30078), 次日給予1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和75 mg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80029]。觀察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給予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藥廠, 國藥準字S20110052)靜脈溶栓治療, 10%阿替普酶采取靜脈注射方式給藥, 藥量為0.9 mg/kg, 在10 min內(nèi)完成注射。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采用NIHSS[3]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進行評分, 評分越低則患者神經(jīng)功能越佳。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頭痛、昏迷、嘔吐、嗆咳、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消失, NIHSS評分減少>90%;有效:頭痛、昏迷、嘔吐、嗆咳、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NIHSS評分減少46%~90%;無效:頭痛、昏迷、嘔吐、嗆咳、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無改善, NIHSS評分減少≤45%??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包括腦出血、牙齦出血。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7例(35.00%), 有效5例(25.00%), 無效8例(40.00%), 總有效率為60.00%;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15例(75.00%), 有效3例(15.00%), 無效2例(10.00%), 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08±2.35)分, 治療后NIHSS評分為(13.26±1.45)分;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81±2.14)分, 治療后NIHSS評分為(5.27±0.65)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2例腦出血、6例牙齦出血,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0%;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腦出血、1例牙齦出血,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發(fā)生于中老年群體中, 是常見腦血管疾病, 該疾病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人類飲食結構及日常生活習慣產(chǎn)生巨大變化, 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病率逐年上漲。其發(fā)病機制主要因患者顱內(nèi)血管出現(xiàn)堵塞, 致使患者栓塞部位中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 引起腦組織產(chǎn)生電化學級聯(lián)瀑布樣反應, 并與相關受損細胞內(nèi)信號通路之間出現(xiàn)偶聯(lián)活化, 最終產(chǎn)生不可逆性損傷[4]?;疾『髮颊呱窠?jīng)系統(tǒng)造成不同程度損傷, 給患者身體及心理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患者局部腦組織在患病期間因缺氧、缺血對細胞造成不可逆轉損傷, 患者出現(xiàn)生理功能障礙。如患者患病后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可改善患者梗死部位血液灌注, 促進半暗帶血流恢復, 挽救部分可逆性腦組織缺血損傷, 改善神經(jīng)功能, 降低致殘、致死率[5]。而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治療時血管再通是治療關鍵所在, 溶栓治療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可以使患者阻塞的腦血管在較短時間內(nèi)恢復通暢,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6]。而在溶栓治療時, 多使用纖溶酶原激活劑中生物活動快速完成纖溶酶轉化, 從而對血栓纖維蛋白起到溶解作用。阿替普酶屬于第二代溶栓藥物, 是一種纖維蛋白特異性溶栓制劑, 具有纖維蛋白選擇作用, 服用后可與患者體內(nèi)血栓纖維素進行良好結合, 對纖溶酶親和力相對較高, 可使纖溶酶原快速轉化為纖溶酶, 起到血栓溶解效果[7, 8]。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別采取常規(guī)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5)。
綜上所述, 采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可有效促進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改善, 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賀大權, 秦雪穎, 趙丹華, 等. 阿替普酶動、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比較性研究.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7):21-24.
[2] 李廣仁, 韓靖, 臧漢青,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輕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 Hcy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49-50.
[3] 石寶洋, 靳航.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相關并發(fā)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8, 35(3):275-278.
[4] 宋文明, 林智君, 劉菊花,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不同時間窗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7(14):1792-1794.
[5] 蔣陳曉, 仝瀚文, 王軍,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癥狀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8, 21(6):641-646.
[6] 郭紅玲.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8, 27(6):131-132.
[7] 趙微.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時間的觀察.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6):745-746.
[8] 李亞范, 俞嶺芳, 蔣一楊, 等. 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8(12):85-86.
[收稿日期: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