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文化和物質(zhì)生活越發(fā)浮躁,離婚率也在不斷的提升。往往離異家庭中的孩子心理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所以學校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保證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生;單親家庭;心理健康
父母離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父母離婚后,小學生會跟著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祖父母一起生活,這種家庭組成會對小學生的心理成長有一定的阻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就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時刻關注父母離異的學生的心理變化,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反常變化時,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孩子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對單親家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關于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輔導對策。
一、 單親家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往往會出現(xiàn)在青春期的學生身上,這種心理多表現(xiàn)為故意反抗老師和家長對自己的要求,經(jīng)常會無緣無故的發(fā)脾氣。小學生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心理時因為家庭的缺失讓他不知道該相信誰,缺乏安全感,同時,此類的孩子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別人的關注,讓父母或者老師注意到自己,從而滿足自己想要得到關心的愿望。
(二) 自身性格問題
有些孩子屬于內(nèi)向型人格,平時不愛說話,很少與周圍的親友進行交流。如果在處于離異家庭中,這些學生會更加的融入集體,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家庭,有時還會出現(xiàn)在別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時大發(fā)脾氣的情況,久而久之,這類學生就會出現(xiàn)與被人交流困難的現(xiàn)象,更是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難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因此,學校應更關注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當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心理發(fā)生變化時,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
(三) 缺乏進取精神
小學生因為家庭的缺失,會對生活逐漸失去信心,也不再注重學習,對很多事情都不上心。而且還會因為父母離異逃避父母,在學習和生活中漸漸的失去進取精神。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一定要經(jīng)營好自己的婚姻,減少因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四) 心理敏感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通常情況下,父母吵架、離異,小學生不懂是因為什么原因發(fā)生這種情況,但是父母離異后,孩子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就不一樣了,這會讓孩子的心理十分的敏感,認為是自己的錯而導致的家庭缺失,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會經(jīng)常思考自己有沒有失誤的地方給別人造成困擾,這種情況會讓學生的心理變得十分的脆弱。
(五) 自卑孤僻
現(xiàn)在我國人民的思想相對于外國人來說好是比較保守的,如果哪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鄰居和同學就會對這件事情進行討論,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認為父母離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
(六) 依戀行為嚴重
父母離異的孩子,因為父愛母愛的缺失,會對一種事物或者一個人非常的依戀。把對父母的一些愛寄托到事物身上,以此來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二、 對單親家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對策
(一) 學校應該加強對單親家庭小學生的管理保護
學校對于小學生的教育的形式越來越多,也逐漸開設了一些藝術類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不過在學校進行教學時,要更注重對單親家庭的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對于那些因家庭原因不愿意融入集體的學生,老師應該引導小學生積極的與同學交流,與同學進行互動。當出現(xiàn)小學生因某個學生父母離異而對其口出惡言的情況時,要對該同學進行批評,并培養(yǎng)學生一視同仁的思想,避免小學生因父母離婚在同學間受到欺辱,讓這類學生的性格變得更懦弱,更不合群。學校在關注父母離異學生的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一旦學生有異常的表現(xiàn),教師就應該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二) 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補償教育
父母離異不僅會導致孩子所處的家庭組成成員的缺失,還會導致小學生的父愛母愛的缺失,讓小學生缺乏安全感。因此,老師在對此類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改變自己的形象,不要將自己當作老師,而是要將自己當作孩子的親人,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孩子所缺失的父愛或者母愛,讓孩子對老師充分的依賴,這樣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可以在孩子心理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小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成長。
(三) 單親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科學做法
父母離異后,小學生所跟隨的一方會因為離異而對孩子產(chǎn)生愧疚,對孩子十分的寵愛,讓孩子可以以這個理由為借口向父親或者母親提出要求,造成孩子驕縱性格的形成。還有一種情況,父母離異后,父親或者母親將對另一方的怨恨發(fā)泄在孩子身上,在行為或者言語上侮辱孩子。
學校對于這兩種情況的父母都要進行教育、勸說。讓家長正確的對待孩子,只有家長正視了這個問題,孩子從心理上才不會受父母離異的影響,正常的生活。并且在教育方面家長和老師要聯(lián)合起來對學生在家和在學校的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進行疏導。
三、 結(jié)論
當下,離異是社會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父母離婚后,孩子只能跟隨父母一方生活。小學生長時間在這種單親家庭中生活,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極易讓學生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所以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筆者通過對單親家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學校應該加強對單親家庭小學生的管理保護、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補償教育、聯(lián)合學生家長對學生心理教育等策略。
參考文獻:
[1]朱智佩,方黎,孫莉,周國權,魯威.單親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綜述[J].中國校醫(yī),2018,32(9):652-654+657.
[2]王曉琳.初中單親家庭學生的柔性管理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3]王婭霜.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作者簡介:
譚韶英,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田家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