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游戲化活動一直是當前幼兒園音樂游戲開展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途徑,其能夠通過發(fā)揮游戲的特點,更好地適應幼兒自身的情感體驗,這對于整個活動效果的提升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就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分析和探討了音樂游戲化活動的相關問題,以期更好地提升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音樂;游戲化;策略
游戲是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基本形式。“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fā)”是幼兒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典型特點,因此音樂課程游戲化是對幼兒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發(fā)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然而,所謂的游戲化教學不應只是展現(xiàn)“音樂游戲”這一別致的成分,因為被游戲化、為游戲而游戲,對幼兒學習素養(yǎng)的培育必然形成負面效應。事實上,游戲化教學的實質是提高音樂教學過程的游戲化水平。這可用“游戲精神”一詞加以詮釋,即游戲人員在活動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開放性與更新性,追求以“我要學”取代“要我學”。對教師而言,以“兒童自身的學習目標”取代“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幼兒游戲化音樂教學最為核心的價值。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追求游戲化的因素,關鍵在于以發(fā)展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情緒體驗與規(guī)則意識為教學目標,強調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有效形式。
一、 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現(xiàn)階段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整體游戲化活動開展過度的關注音樂本身的教育作用,更多地強調其中的規(guī)律和要求,而沒有給予幼兒更多開放的活動空間。很多音樂作品其本身想象十分大膽,其中的內涵也十分豐富,但是由于更多的關注音樂活動中的某些方面的問題,而沒有考慮到音樂本身為幼兒們所帶來的藝術方面的影響,這就導致了整個音樂活動的開展略顯功利化。與此同時,具體活動的過程中,對于幼兒自身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部分活動開展中,對于中班活動依然沿用小班或者大班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不能對于中班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滿足,沒有因地制宜的設置不同的音樂情境,難以對幼兒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另外,教師自身在具體活動過程中,對于游戲化的特點沒有進行充分的發(fā)揮,這就導致了教學過程的成效難以盡如人意。如何更好地結合中班階段幼兒的實際情況,對于教學活動游戲化進行合理應用,改進以往教學中的不足,這是我們應該重點探究和解決的一方面問題。
二、 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應用的策略
(一) 游戲化要素的合理融入
對于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應用來說,要想真正提升其應用效果,我們就應該結合中班幼兒自身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對于游戲化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應用。游戲化的應用,其不是要對于教育的目的進行改變,而是應該讓幼兒在得到發(fā)展的同時,盡可能為他們營造一個愉快的空間環(huán)境,讓他們獲得良好的體驗。例如,對于《猜謎歌》來說,其是非常常見的音樂活動。我們在具體游戲化應用上,就可以圍繞這一首歌來制定一些小游戲來讓幼兒進行參與,那么幼兒們本身就能夠自發(fā)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并且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快樂。而依據許卓婭教授“不鼓勵無謂爭執(zhí)”“不主動提供再展示”的理念,我們在游戲化要素融合的過程中,要合理的減弱其中的競爭要素,鼓勵幼兒共同參與,并盡可能地發(fā)揮其主動性。
(二) 教學手段的合理改進
在游戲化應用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靈活多變的對于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有的歌曲其中有人物、有情節(jié)。在對于這種歌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設置一個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應用。例如,《小紅帽》就是這樣一首歌,我們可以先讓幼兒對于其故事進行了解,并按照歌曲的歌詞內容,為幼兒設置幾個不同的角色,讓幼兒根據歌曲內容來進行表演。在幼兒們表演的過程中,這樣一個表演游戲可以激發(fā)幼兒自身的學習興趣,并且讓歌曲的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 教師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說到底,教師是執(zhí)行音樂教育活動的主體,其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對于音樂作品其中的教育價值和要素進行發(fā)掘,并結合中班階段幼兒的特點設計出不同形式、主題的游戲活動。
(四) 游戲化教學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我們利用走廊的活動空間創(chuàng)設了一個的音樂區(q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音樂區(qū)中投放了各種可以發(fā)出聲音的工具:鼓、鑼、三角鐵、手搖鈴等等,區(qū)域游戲時,為孩子們提供5~6首律動,4首時孩子們已經熟悉的,兩首為新增加的,幼兒間商量、自由選擇曲目,分配角色以及使用的樂器,通常在我們的音樂區(qū)中幼兒合作完成樂曲的演奏比較常見,在即興舞蹈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獨立完成的比較多,幼兒根據自己對律動內容的理解,加入各自動作,跟隨節(jié)奏即興表演。
總的來說,幼兒園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對于中班階段幼兒自身的身心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游戲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其能夠有效提升音樂活動的整體效果,讓幼兒能夠在參與當中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對于自身的潛能進行發(fā)揮,充分滿足幼兒自身的學習效果,讓他們對于音樂形成良好的接受意識,促使其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龔穎慧.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策略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51):392-393.
[2]田麗.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148+150.
[3]麻秀梅.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分析[J].學周刊,2018(33):180-181.
[4]韓方石.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30):83-84.
作者簡介:
賀瓊媚,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貴州省義龍新區(qū)頂效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