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惠 梁書琴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以微視頻教學為載體,針對某一學科的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開發(fā)的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網絡視頻課程,是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讓學生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真正實現“課堂翻轉”的教改理念。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用調查統(tǒng)計的數據來說明微課的使用對學生成績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
【關鍵詞】微課教育;器樂基礎;自主學習;培養(yǎng)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結合的產物。其中有網絡課、慕課等。微課的出現,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既查缺補漏又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拓展。
一、器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育的應用優(yōu)勢
微課教學的出現為學生和老師提供優(yōu)勢,因此從學生和老師兩個角度來進行闡述。
(一)教師進行教育的優(yōu)勢
微課教學對老師的優(yōu)勢。筆者翻閱資料和從各專業(yè)的老師那里進行了調查。一是提高上課效率。微課教學的特點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懷化學院古箏課是以面授為主,微課為輔的。輔修課是多人一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課上教師不能兼顧到每位學生,學生無心上課和學習,變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微課正好對此有稍加緩解。學生可以預習復習,老師講解起來輕松;二是調動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師錄制課程時,講解難點,主題分類。這樣幫助有需要的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鞏固,減輕老師課堂壓力;三是提高師生互動,培養(yǎng)師生默契。因為微課的出現,學生預習。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對知識點有了解,課堂氣氛會活躍。老師說,學生懂。師生感情、師生默契就會逐漸建立。
(二)學生進行學習的優(yōu)勢
筆者調查使用微課學習的學生,將從三方面來說明。一是提高學習效率。微課教學模式以針對性強、效率性高為特點,能夠縮短學生學習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二是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在傳統(tǒng)的器樂教學中,學生在長久的學習中,會產生厭學心里;而微課,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方,也是課程的主導方;三是提高了學習的便捷性。微課的出現,教學課堂地域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課的特點就是把那些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提煉,成為課堂延伸。
二、器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育的現狀分析
筆者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懷化學院器樂學生調查。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筆者懷化學院17、18級學習古箏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人數共64人,本次調查回收64份有效問卷;從性質來看可以分為主修生和輔修生;17級共26人,其中主修生8人,輔修生18人;18級共38人,其中主修生11人,輔修生27人。
(二)對微課教育的情況調查
問卷回收后,筆者對問卷內容進行統(tǒng)計。80%的學生使用微課;20%的學生從未使用過微課,每周的學習攝入僅依靠面授課;在這80%使用微課的學生中,20%學生深入使用過微課;40%學生中度使用微課學習;剩下的20%學生僅粗淺的使用微課。其中17級的學生使用微課的頻率較高;18級的學生使用頻率較少。用于預習復習占60%,自主學習占20%。17級預習復習各占10%,自主學習占20%;18級預習占8%,復習占10%,自主學習占17%;每次使用時間在30分鐘左右。70%的學生二、三天使用微課學習一次。調查顯示,被調查者均反映使用微課以后面授課的壓力有所改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三)案例對比研究
筆者將對案例的研究進行說明。在懷化學院參與古箏課堂學生中,有主修生和輔修生的分類,18級基本上都是對古箏從未有接觸。上述20%的學生中,多為18級輔修生。據筆者統(tǒng)計,17級輔修生使用微課的期末平均成績?yōu)?6,未使用的為73;18級輔修生使用微課的期末平均成績?yōu)?0,未使用的為68。因此,17、18級古箏輔修生使用高于未使用。主修生平時的上課內容難于輔修生。所以對于古箏主修生,微課是一個便捷的學習方式。據統(tǒng)計,運用微課多數是主修生。筆者調查,17級主修生使用微課的期末平均成績?yōu)?0,未使用為83;18級主修生使用微課的期末平均成績86,未使用為70;總結得出17級、18級的古箏主修生使用微課學生的期末平均分要高于未使用的學生。
(四)微課教育下存在的問題
微課并不完美,使用時會出現問題。問卷顯示,使用微課雖方便,但學習中會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降低學習效率。教師錄制微課時,背景的顏色、光線角度等一系列的問題調整的不好,就會導致視頻不清晰。教師錄制課程中控制不好音量,聲音過大視屏播放的時候會很粗糙;太小的聲音聽起來很吃力。
三、器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育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微課在器樂教學中的使用
微課具有積極的實用效果。首先是課前預習,學生通過微課預習,帶著問題去上課;其次是課堂交流,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探討,既學習知識,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是課后鞏固學生通過微課視頻鞏固課堂內容,以達到知識習得的效果,提高學習主動性。
(二)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微課的出現可以緩解師生關系、調節(jié)課堂氣氛。懷化學院高年級古箏課,難度增加,在學習中處理情感、身體語言方面均是學好樂曲的關鍵。課上學生會把自己對這首樂曲的想法與老師交流,得出最佳的練習方式。未出現微課,學生樂曲處理無新意。教師上課吃力,時間花在糾正同樣的錯誤,學生總被批評興趣也逐漸消失。這種惡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會使得師生關系不和,課堂氣氛僵硬。因此,微課的出現可以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僵局,而且讓學生和老師學會了相互溝通,如同朋友般的談話,師生關系融洽。
(三)建立多樣化的互動交流平臺
學校的公共選修課以慕課開展。慕課不僅有本校老師錄制的,也有外校教師。由于涉及的人數多,學校在慕課的平臺開辟討論區(qū),為方便大家在學習時相互討論。
四、結語
微課的出現推動教育領域的發(fā)展。在微課建設現狀研究中,微課資源建設豐富,但從資源設計、功能定位、平臺建設到資源評價都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制作方面,因各種因素造成的制作的不精致會抑制學生學習動機。在知識傳遞方面,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傳遞的是碎片化的知識,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凡事均有兩面性,但歸根究底其利大于弊。調查顯示,使用微課的學生的成績優(yōu)于從未使用的學生。如今微課的作用、功能多樣化,在以后的學習中,微課運用領域也更廣泛。筆者相信在微課以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孟藍藍.網絡環(huán)境下的古箏微課探究[J].北方音樂, 2018,38(14):166.
[2]陳柏林.“微時代”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8(30):71-73.
[3]林峰,吳榮華.音樂教學運用微課的形式與價值認同思考[J].藝術評鑒,2017(16):81-82.
作者簡介:王雅惠(1996—),女,漢族,江蘇省鹽城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古箏演奏;梁書琴(1982—),女,侗族,湖南省懷化市,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器樂演奏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