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生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了教育教學關(guān)注的焦點,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課堂教學只有以“真實”為基石,以“構(gòu)建親情課堂”為催化劑,關(guān)注學生學習心理,才能吸引學生,才能“真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課堂互動;心理需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jié)合我平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wù)勛约捍譁\的看法。
一、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
對話是人與知識、情感、思想聯(lián)系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與課文交流對話,學生入文悟情、體情、生情、創(chuàng)情,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教師、生生間的情感交融,提升閱讀情趣,這樣可以激活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二、課堂互動應該關(guān)注學生心理
課堂互動通常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組互動、師班互動幾種形式,無論哪一種互動都是用交流探討的形式促進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對于語文而言,就是在互動中提高讀寫能力、思維水平等語文素養(yǎng)。而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相對于城市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基礎(chǔ)差,加上教師多用講授、灌輸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少學生學習被動,不主動參與已經(jīng)形成心理定式,從頭到尾聽教師講,上課就是聽課,完成任務(wù)就是聽課。記記筆記就算配合的了。如果是考試差了,有些學生會放棄學習,筆記也懶得記,作業(yè)寫不起就抄書,問的也很少。他們很多人的心里就是緊張、怕錯、依賴、迷茫、冷漠以至于失望輕視。
這一種消極心理,在我校很多同學有。這種心理是一種學習障礙,也是成長的障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心理干預,很有必要。處于失敗地位學生多,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多,沒有了興趣,教師不激發(fā)興趣,課堂狀態(tài)就很不好;多數(shù)學生感到課程難,缺乏自信心,甚至放棄,你不鼓舞士氣也不行的。一些老師進城去了,或者一些學生對農(nóng)村中學有偏見,看不起農(nóng)村中學的老師,認為學校是低等的,老師也是垃圾的,不進行關(guān)系梳理和親近改善,教師的威望不高,學生接受也存在心理問題。
消除這種心理的策略也應該是多方面的,相應方法也應該是有效的。經(jīng)過觀察實驗,我們覺得這些策略是有效可行的:激發(fā)興趣,刺激動機,提高自信,相信別人,消除障礙,穩(wěn)定情緒,再造人格,積極評價,正向影響,快樂學習。
文言文教學,學生很多怕難,不預習,不主動提問,課堂聽講記錄甚至不記錄,這樣一來學生接受的知識點不全面,閱讀能力形成尤其難。正確方法是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己鉆研,提出不懂的字詞句問題、篇章結(jié)構(gòu)問題等,可是由于怕字當頭,也不花時間預習,就形成依賴教師講解的填鴨課堂。教師呢,有些限于水平,也怕學生天南海北提問,也就順從學生依賴心理講講,硬講甚至直接照搬資料,然后讓學生背背,重復練習。久而久之,就形成費時多、收效微的文言教學局面了。為此,我們老師在心理上問自己,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是以人為本,是不是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問自己,怕而被動,依賴老師好不好,會不會真正提高文言文學習能力,這樣我們改變觀念,學生發(fā)展為本,心理策略就是提高自信心,提高自覺性,變怕學為面對,變依賴為主動。實行方法就是激勵和獎勵。
作文教學也是師生都感到頭疼的,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城市學校挑選剩余的學生。相對于城市學生,生活空間狹小,缺乏閱讀的材料,缺乏閱讀的習慣,其閱讀量明顯少于城市學生。平時看到聽到的新鮮事不多,見識少,寫作材料相對缺乏。我校的學生初進校時,不少人提到作文就頭疼,一節(jié)課也寫不了幾句話,幾天也不能寫成文章。作文講評的時候,也是聽老師讀范文,不能對自己的文章修改升格。為解決材料和認識問題,老師要求多讀書,他們不能落實,家長也不會投資買書,讀了也少有動筆積累的。要求課堂積極提問發(fā)言,小組活動,可是不動,或者亂動一會,集中討論的時候還是問不出什么,思維狹窄膚淺。有時候連一問一答都難以繼續(xù)下去。面對學生思維和表達水平低下情況,我們要調(diào)動他們學習,通常是刺激動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簡單說,愿意穿皮鞋還是穿草鞋,愿意事業(yè)成功還是失敗,愿意苦一輩子還是苦幾年,可是,這些辦法也不大管用,人家都這么用的了,于是我們根據(jù)寫作固有特點,要求學生明白各種文體各種題型特點,把握規(guī)律,還要求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消除心理障礙,塑造學生進取人格作為策略。實驗表明,學生勤于讀書,勤于動筆,課堂積極開動腦筋,課下精于思考,作文水平就會大幅度提高。教學生寫文章,就是對他們進行人格再造。先做心理測試,然后反思自己學習思維品質(zhì),人格特征,努力改造舊我,突破自己,成就新我。教師課程設(shè)置上降低難度,有梯度地展開訓練,如仿寫改寫片段寫等單項練習與整篇結(jié)合等,學生在學習中心理障礙得以消除,嘗到甜頭,自然人格趣味就高一些,這就是作文訓練對人的改變。
三、師生互動的心理干預要切實有法
專題講解互動的意義,提高認識,是一種心理干預。講明互動是學習,有效互動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師的事情。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社會品質(zhì),提高交往能力。參與互動可以獲得情感、興趣、情緒需要,個人融入集體,共同進步。
從影響互動的因素出發(fā),消除障礙,是一種心理干預。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目的是影響課堂互動的重要因素。學習態(tài)度和目的是由學生的學習需要所引起的,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是學生進行和維持學習的動機。為了刺激動機,引發(fā)主動學習,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導入課程,并結(jié)合教材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上課要做什么,要有什么效果。這樣一堂課心理動力要比不明確目的強多了。
影響互動的第二因素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和能力,學生由于知識不足,總是怕提問,自己也不主動發(fā)問。這個心理障礙是需要有良好教學設(shè)計,和優(yōu)化教學手段。譬如作文教學,作文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大部分學生這方面的障礙是一種認識障礙。他們在寫作中總會產(chǎn)生一種畏難心理,除了積累材料以外,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筆,不會思考。老師為了使作文教學有成效,調(diào)適這種心理就需要鋪路搭橋,優(yōu)化教學。具體說,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平時就要儲備材料,再就是閱讀教學中訓練思維,要學生掌握多種思維方法,第三是熟悉各種類型的文體特征。知識是橋梁,教師引導是航燈。這樣學生的心理障礙就容易打通。
影響課堂互動的第三因素是興趣。對學習有興趣,便能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當作一件快事,樂此不疲,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效果就差。為了使學生有濃厚興趣,必須要教師呈現(xiàn)教材內(nèi)容直觀生動,善于運用技巧,使學生易于接受,這樣學生容易成功,就能保持興趣或者產(chǎn)生興趣,從而有利于教學。
學生的個性差異也是影響課堂互動的因素,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綠葉,學生必然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造成了他們對學習、對與人交流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差異。他們心里會想,跟喜歡發(fā)言的人坐一起,跟自己友好的人坐在一起,我們教師就滿足他們的愿望,談?wù)摃r候可以隨意找人交流,討論組可以自由組合。這樣互動就容易展開。
從教師方面看,教師本位主義,師道尊嚴是影響互動的重要因素。從歷史上看,中國一直是一個非常強調(diào)師道尊嚴的國家。一方面要求老師要嚴格甚至嚴厲地要求學生,使學生在成人、成才方面得到保證;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老師要絕對服從,如此才能得到老師的知識傳授,才能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這樣使得學生潛意識里怕老師,不親近,不說真話。如果這個老師貌似很嚴厲,實際沒有學問,不僅影響師生互動,就連生生互動也會有心理障礙。于是我們要求老師放下本位主義,親近學生。事實上,在當今信息時代,教師已經(jīng)失去了對知識的壟斷權(quán),要講師道尊嚴,也是從學識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面形成的人格魅力方面贏得學生的尊重。
還有教師的個性特征也是影響互動的重要因素。學生看到這樣的老師就不想學,就打瞌睡,而學生看到跟他們打得火熱的老師就來精神,這是普遍存在的情況。教師能力、氣質(zhì)和性格,其中性格是影響學生心理活躍程度的重要因素。學生在成長階段喜歡得到贊美,尤其是得到老師和校長的表揚,如果老師激勵多,夸獎多,學生心里就親其師,信其道,還會模仿老師從而形成熱情開朗的人。如果老師吝嗇表揚,過分嚴厲不夠?qū)捜?,學生交流互動就會受到壓抑,也會埋沒杜魯門似的人才。所以,教師擁有慈愛情懷、修煉自己性格提高教育能力是消除互動影響的最重要因素。
影響互動的因素有教學內(nèi)容。太難,學生不容易動,心里害怕說錯丟面子。語文中古詩文的學習,內(nèi)容繁難,學生容易沉悶。為此教師要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在設(shè)計和教學藝術(shù)上用功。
影響互動的因素來自教材,來自教師,來自學生,也來自學習環(huán)境,不動并不是不愿意學習,而是來自這許多干擾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心理障礙,而表現(xiàn)為一種心理拒絕。為了互動有效,必須預測情況,有策略有方法地進行心理干預。這些干預要么是知識補充,要么是思維引導,要么是情緒疏導,要么是興趣激發(fā),要么是動機培養(yǎng)。這就是作為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作用。
參考文獻
[1][美]簡妮·愛麗絲·奧姆羅德.學習心理學[M]. 汪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林崇德著.中學生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
[3] 佐斌著.師生互動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附? ? 注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課題名稱:高中語文課堂有效互動心理干預研究。課題編號:120155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