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興勝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廷牌中學 貴州 黔南 558111)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良好的理論學習能力與成績能夠幫助其升學,但是缺乏身體素質會使其在生活中遇到較多困難。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發(fā)展,中長跑作為其中的重要項目,要求教師針對提升學生的中長跑成績采取有效的手段。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針對中長跑特點,發(fā)揮身體素質優(yōu)勢,在表現(xiàn)自身的同時得到鍛煉,達到新課程標準教學目的。
1.1 學生缺乏正確的認識。部分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注重自身的理論成績,以升學作為主要的學習目的。雖然這種理論不置可否,但是會影響其在中長跑訓練中的發(fā)揮。部分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希冀過高,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壓力。在開展中長跑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缺乏思想上的認識,無法正確看待中長跑訓練。部分學生認為中長跑是浪費學習時間,教師難以組織其開展運動項目。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部分教師占用學生的體育學習時間開展理論課程教學,難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1.2 教學方法存在缺陷。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佳,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鍛煉存在抵觸情緒,使其不愿意參與到中長跑訓練中。教師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學生難以產生興趣。在開展中長跑訓練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難以堅持,在中途放棄跑步,教師只是對其進行批評,不會對其進行鼓勵。中長跑對學生的耐力有較高的要求,在開展中長跑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其進行耐力訓練,直接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訓練。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在開始時缺乏信心,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難以提升其中長跑成績。
1.3 學生身體素質差。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自身的身體素質鍛煉,導致其身體素質較差,難以支撐長期的中長跑訓練。當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其比較寵溺,沒有身體素質上的要求。在中長跑過程中,學生的運動量較小,缺乏速度與耐力。在生理機能上,學生的呼吸系統(tǒng)難以及時供氧,導致其代謝能力不高,阻礙學生的學業(yè)循環(huán)。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中長跑訓練容易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學生的意志力不足,在出現(xiàn)身體不適之后,容易放棄中長跑訓練。
1.4 教學評價及考試制度不合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長跑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沒有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也沒有對其不足進行糾正。教師一味地對學生的中長跑成績進行排名,要求其趕上排名靠前的學生,使得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在進行中長跑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判定,作為其總體成績標準。這種教學評價及考試制度不合理,忽視了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沒有對其進行綜合評比,使得學生的成績難以提升。
2.1 速度耐力訓練。速度耐力訓練是中學生在訓練中長跑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的基礎鍛煉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表現(xiàn)對其進行分組訓練,通過不同強度的訓練使得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可以利用均速訓練法,讓學生掌握跑步的節(jié)奏及呼吸節(jié)奏,使其在跑步過程中對跑動及擺臂姿勢進行調整。間歇訓練法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耐力及速度,使其在訓練的同時得到放松。教師還能夠利用重復訓練法對學生的耐力及速度進行提升,使得學生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共同進步。
2.2 開展放松活動。中長跑訓練需要消耗學生較多的體力,容易使其感到疲勞。在開展訓練教學時,教師需要適當組織學生開展放松活動,防止學生的身體受到損害。教師能夠讓學生行走放松,在訓練之后使其呼吸與心跳恢復運動之前的水平。學生可以開展整理活動,利用抖動踢腿、轉側彎腰等方式使其血液回流,放松肌肉,對其訓練過程中的不適進行緩解。放松活動的開展還能夠通過推拿按摩等實現(xiàn),使其全身放松,緩解學生的勞累。
2.3 發(fā)展下肢力量及爆發(fā)力。中長跑訓練對學生的下肢力量及爆發(fā)力有較高的要求,其需要長時間保持身體活性,并且在最后階段爆發(fā)沖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高抬腿練習,使其大腿抬高,在中長跑過程中能夠加快其運動頻率。后蹬跑訓練能夠加強學生后蹬的力度,使其在中長跑過程中兩臂有力擺動。在對其爆發(fā)力進行訓練時,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單腳跳、連續(xù)蹬臺階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克服自身重力。教師還能夠利用訓練器材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提升興趣。這種訓練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中長跑過程中身體保持平衡,強化其身體素質。
在組織學生開展中長跑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其中的影響因素,讓學生對中長跑訓練有正確的認識。教師要提供良好的訓練方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中長跑成績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