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貞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高安中心小學 福建 華安 363811)
在信息技術發(fā)展背景下,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能力,解決生活問題成為目前信息技術教學的著力點,而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從以下幾方面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升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手腦并用能力,讓其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其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能夠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也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2.1 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是最強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優(yōu)勢,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顯著意義。教師應該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實現(xiàn)自主學習。例如,在教授學生打字時,如果一味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機械性的練習,則會降低打字練習的趣味性,但如果采用游戲的方式則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打字游戲,如拯救蘋果等,來開展打字競賽活動,看那些學生打的快、準確率高,并對勝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實現(xiàn)了打字練習的目的,加深學生的指法熟練程度。
2.2 列舉實例,調動學生積極性。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為小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更多樂趣,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不過對于較為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還是較為缺乏。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運用的能力,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多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加強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講解幻燈片制作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些較為優(yōu)秀的幻燈片成品,讓學生自行觀看,并從中了解幻燈片制作流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后再對幻燈片制作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掌握制作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規(guī)定主題,讓學生結合自身周邊環(huán)境進行相關素材的收集,制作相應的幻燈片,且結合自己的審美和思想豐富幻燈片內容,真正掌握這一技能。在這過程中,不僅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距離,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為學生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2.3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展示平臺。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除了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外,還要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更好的開發(fā)學生潛能。為此,在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展示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水平進行合理的分組,通過合作形式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內容,如幻燈片制作,封面設計等。然后再將學生設計完的作品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完善,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樹立學生自信心,全面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4 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進步。在新課改要求下,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學生主動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信息技術教學來說,由于其手動操作課程較多,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能力。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合作學習等方式實現(xiàn)共同進步。例如,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去幫助能力不足的學生,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共同學習和發(fā)展的目標。如在幻燈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些圖片插入的具體方式,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之后讓學生親自進行手動操作,并讓掌握較好的學生指導能力較差的學生,從而幫助其了解具體操作方法,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達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度影響下,人們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有必要在掌握學生特征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