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亮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圩鎮(zhèn)上國學校 廣西 賓陽 530406)
在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深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教師要遵循新課改對數學學科教學提出的要求,從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等能力出發(fā),讓數學課成為一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高效課堂。而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是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構建起來的數學課堂,即是有效課堂。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一直以來都滯留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使其教學效果離理想目標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如今新課改不斷深化,其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已經讓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將構建有效課堂擺在重要的位置。
具體而言,農村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特征需要滿足以下的特點[1]:第一,數學課堂不再單一枯燥,數學課堂煥發(fā)出活力,課堂氛圍充滿趣味性、探究性等等。第二,有效的數學課堂必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充滿興致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第三,有效的數學課堂需保證學生擁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可以進行獨立的思考,同時也要保證學生擁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與滿足感。第四,有效的數學課堂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知識運用等方面的能力。
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有效課堂的基本特征,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應該以其為參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起符合相應特征的數學課堂。針對此,筆者主要將可以構建有效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歸述如下:
2.1 采取自主探究教學策略。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課堂要具有生動性、活潑性的特點,要促使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因此,對于農村小學數學而言,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針對這一教學要求,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也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個人思考、探究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探尋解決方法[2]。比如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溫習“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等舊內容,再引導學生結合新課的知識進行自主思考:“比有沒有性質?”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主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聯系,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在這個基礎上,學生能夠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找準切入點,對新課的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這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路徑,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與自主探究的習慣。
2.2 開展有效的數學競賽活動。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不少小學生都缺乏學習激情,即便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并不沉默,但是也帶有一定的被動性。歸根結底,是學生內在驅動力的不足問題給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帶來了阻礙。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探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并使其維持學習熱度的教學方法。為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競賽活動,引入良性競爭元素,讓學生產生學習激情,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使其產生更濃的探究欲望,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分數除法”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可以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數學競賽活動。比如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快速寫出一組除法算式,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這個算式,提出一個探究性的數學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寫下了24÷6這個算式,根據該算式,設計了這樣的數學問題:“如果以24為一個整體,將它均等分為6份,那么每份應該為多少?”根據這一問題,學生能夠從中感知到分數的形成過程,并且領會分數除法的含義。而且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可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促使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并讓學生感到探索數學知識奧妙的樂趣,可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數學、樂于學習數學的習慣。
2.3 在知識遷移下開展數學教學。要提高農村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教師可在知識遷移理論的指導下開展有效的教學[3]。所謂知識遷移,實際上就是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對照之下,根據舊知識去自主思考,進而領會新知識,最終掌握其學習方法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那么在知識遷移理論下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方形與長方形周長的相關計算方法,那么可讓學生回顧周長的基本概念,再讓學生通過圍一圍和量一量的方法,得到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可將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中去,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幫助學生構建起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和數學方法系統。
2.4 借助微課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微課這一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素材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饋等等版塊的多樣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調動學生展開自主思考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利于鍛煉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思維能力。比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件來呈放其中的重難點知識。例如教師融入了平行四邊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重要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可幫助學生感知到組合圖形實際上就是由多種圖形組合而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教師可適當地給予學生點撥,比如學生可以根據常見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探索解決“組合圖形面積”這一教學問題的對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學會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學生利用多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來進行解題。這就構建了一個有效的數學課堂,可切實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2.5 融入數學文化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科的組成部分,其與數學課堂的融合發(fā)展是一個新的教學發(fā)展趨勢。在有些數學課堂上,數學文化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滲透與發(fā)展。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中引入數學文化,營造一個優(yōu)良的數學氛圍,讓學生樂于融入相應的教學氛圍之中進行主動的學習[4]。在北“圓的周長”的教學中,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融合數學文化,也就是引入圓周率的發(fā)現與發(fā)展相關數學文化,幫助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圓周率的意義,然后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圓周長的知識,尤其是要懂得圓直徑及其周長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相關知識及技能,其數學情感也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對作出數學成就的偉人產生濃濃的崇敬感。在這一情感驅動下,學生會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并探索數學內涵,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太好的教學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堪憂。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起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