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珠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葛嶺中心小學,福建福州 350715)
“自主中發(fā)現(xiàn)”是指教師通過不同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求知、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氛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學和發(fā)現(xiàn)空間?!皡f(xié)作中發(fā)展”是指教室里的每位學生都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各種群體,教師使學生在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體。同時,“自主中發(fā)現(xiàn)”和“協(xié)作中發(fā)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語文閱讀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漢語思維能力,這對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影響,語文閱讀能力與其他學科關系密切,特別是漢語閱讀能力、古代詩歌教學等,當學生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時,這些內容的學習難度將會降低[1]。語文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技能,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和語言。
許多教師缺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識,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影響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個因素都不容忽視,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仍然選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知識來提高語文成績。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只選擇對學生考試有幫助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將完整的文章變得零散,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一些教師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按照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進行閱讀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自己設定的答案中,這是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體現(xiàn)。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首先,讓學生在課前參與學習的準備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真正思考,積極參與學習,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課堂交流材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通過實踐活動,激勵學生參與學習。其次,將自主學習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要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課文思想。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指導學生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關鍵性。一篇新文章,學生無法通過自學了解所有內容,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正是教師鼓勵學生繼續(xù)閱讀思考的好機會。
教師應要求學生評估對知識的掌握和使用,并點評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提高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shù)脑u價,同時,還應根據學生具體表現(xiàn),開展相互評價和集體評價。這樣,生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構成了師生共同評價的雙軌評價體系。
大聲朗讀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閱讀能力,又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在豐富想象力、引發(fā)想象力和聯(lián)想激發(fā)情感等形象思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閱讀為導向,嘗試使用分角色閱讀、個人閱讀、小組閱讀、問答閱讀等方法,使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
首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氛圍可以使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質量。其次,激發(fā)學生的溝通興趣。教師應通過交際活動提升交際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學習和交流,形成“喜歡學、學得好、更喜歡學”的良性循環(huán)。最后,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互動的機會。教師應創(chuàng)設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小組中學會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素質。
探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重要教學模式,探究性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要想發(fā)揮探究性學習模式在語文閱讀中的優(yōu)勢,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學習,如通過社會調查等形式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探究自主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自行安排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并鼓勵學生針對閱讀中的問題大膽思考、積極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之后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開展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重點探究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后小組展示討論結果,由師生共同解決小組討論中沒能解決的問題。這種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課堂學習效率。
語文閱讀是漢語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經過對“自主中發(fā)現(xiàn)、協(xié)作中發(fā)展”的探索研究,我們可以從內容導向轉向教學導向,從內容分析到學習實踐,把課文情節(jié)分析轉化為自主學習過程,從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到以學生活動為中心,讓語言和寫作的基本訓練成為教學的主線。古語有言:“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使學生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