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毛吉
(甘肅省武威市天??h天師附小,甘肅武威 733299)
錯誤在數學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小學生的思維不夠成熟,在分析數學問題上缺乏邏輯性,容易出錯。教師要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正確認識錯誤,并規(guī)避錯誤,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本文首先探討了錯誤資源對數學教學的價值,然后分析了教學實踐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策略。
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效果較差。小學數學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不斷探索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大膽實踐,在生活和課堂中做到融會貫通,通過利用錯題資源來鞏固理解,從而實現教學的良性互動。
因材施教作為一項傳統教育原則,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結合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給因材施教提供了機會與橋梁,對于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和平時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針對性地加以點撥,可以有效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數學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學生養(yǎng)成帶著問題主動探索的習慣。學生的探索過程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中的錯誤資源,鼓勵學生繼續(xù)探索,使其認識到錯誤的根源,由此在錯誤中求得真知灼見,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正確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有效避免類似錯誤再次出現。
小學生可塑性特別強,好奇心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識,教師可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性,有機結合錯誤資源,以試錯、糾錯為出發(fā)點,以解決錯誤為根本,幫助他們充分發(fā)散思維,由此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1]。
1.正確認識錯誤資源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和實施者,其教學思想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應正確認識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接受并加以利用這項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一方面不能正確認識錯誤資源的價值;一方面還存在擔心學生錯中加錯的心理,尤其把教學中的錯誤當作是教學效果差的體現,因此對錯誤資源抱有避之不及的心態(tài)。一項關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調查問卷顯示,在數學學習中存在怕出錯心理的小學生人數占比分別為:低學段46.5%、中學段56.7%、高學段56.7%,并隨著年級的升高該比重有繼續(xù)攀升的趨勢。怕出錯的學習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繼而影響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以加強學習、解決問題為目的,而不是以好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從而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2.避免過度糾正錯誤
怕出錯的心理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規(guī)避錯誤,一方面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通常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而不是幫助學生尋找原因,糾正錯誤。小學生自尊心極強,遭受批評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因為害怕出錯而回避教師的提問,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評價、不理會,或是直接讓其他學生做出正確解答,這種迂回的方式和態(tài)度,從情感上否定和打擊了出錯的學生。其實錯誤并不可怕,教師應給出錯學生提供辯解的機會,從而幫助其認識錯誤、分析錯誤原因、探尋正確答案。
3.在教學中寓教于樂
對待錯誤資源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能夠珍視每一個錯誤,并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錯誤是教學效果的絆腳石還是教學活動的資源,與教師對待錯誤所采取的方式息息相關。因此,對于錯誤資源,教師除了要有正確的認知外,還要善于利用錯誤的出現,以此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增添數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努力提高對錯誤資源的把控力,將對錯誤的關注點轉移到教學指導上,寓教于樂。
1.為學生創(chuàng)設試錯的機會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真實反映了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要想利用錯誤資源,就要敢于試錯,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上創(chuàng)設陷阱,讓學生帶著問題出發(fā),這種懸疑式的教學情景和糾錯式的學習過程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緩坡原理或跨越原理是運用錯誤資源進行教學設計的兩種有效途徑。通過緩坡原理來降低學習難度,運用跨越原理帶領學生試錯、改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此提高其解題技巧。
2.辨析錯誤資源的共性
錯誤資源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其隱蔽性迷惑了該“資源”是否具有教學價值的判斷。對于教學過程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應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可以具體到人,點對點,一對一,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對于高難度錯誤,則可以通過在課堂組織學生學習,共同討論。如人教版第一章四則運算:30×20+100÷2=?對于這道題大部分學生一開始肯定是混亂的,先算后者還是按照順序計算,一時間學生往往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理解學生的出錯點,針對該種類型的題目以“先乘除后加減”的原則厘清解題思路,并在此基礎上擴展同類題型進行講解,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解。
1.建立錯題庫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錯誤一旦出現,我們應及時進行總結并加以解決,尤其要避免問題的堆積。建立錯題庫是總結錯誤的好方法,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養(yǎng)成使用數學錯題本的習慣,平時記錄在學習中遇到的錯題,包括錯誤出現的原因和解答的方法;答案只有一個,解題的思路和方式可能不止一個,針對這類題目也可以進行記錄。教師應固定時間專門幫助學生解答錯題庫中的疑難問題,如此一來,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通過整合試卷提高學習針對性
試卷可以綜合考查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教師通過總結歸納平時學習中的重難點和典型易錯題,通過試卷的形式整合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分發(fā)給學生,以此來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遇到同樣類型的題目,學生是否可以靈活變通等。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九章是學生出錯點比較集中的章節(jié),教師可以整合這些章節(jié)的典型錯題,通過將錯誤資源、錯題庫與考試三者有機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針對性。如此反復的教學活動,不僅能為學生學習數學減負,也能幫助教師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確認識和善于運用錯誤資源對教學成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僅要允許學生犯錯,還要為學生主動創(chuàng)設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珍視和充分利用錯誤資源,通過總結分析,編制錯題庫,及時糾錯改錯,如此循環(huán)教學,以防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并從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