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達埔中心小學 劉春燕
小學拓展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不同內容題材的文章,讓學生在學習文學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夠拓展學習課外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面。本文主要從教師對學生的意識引導、創(chuàng)新教學展示方式以及有意對學生的知識獲取欲望進行激發(fā)這幾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夠對通過閱讀來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這一方法有所了解,并且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之下對課外閱讀和題材拓展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在實際學習當中也能夠多多運用這一搜集資料的方法。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來讓學生沿著教師的教學設計軌跡開展符合教師教學期望的學習,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日常滲透引導教學,比如可以從教學語言的修飾、教學內容的拓展引導方面來完成引導學生開展拓展性閱讀的教學任務,即教師將希望學生閱讀的書籍在教學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推薦給學生,學生會懷著對教師的崇敬心理以及模仿心理來聽從教師的安排,完成這項工作,如此教師就可以在不引起學生抵觸的情況下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叫“神舟號”》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嘗試開展拓展閱讀去了解有關太空科技題材的文章,從而實現讓學生自主閱讀的任務。在教學內容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借助文章中提到的神舟號來充分激發(fā)給學生對于太空科技認識的興趣,比如向學生詢問太空的概念,帶領學生了解“嫦娥姐姐”背后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對自己未知的知識世界產生好奇心理,進而教師再順勢向學生推薦《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文章以及《百科全書》等包含各類小知識的科普類書籍,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的推薦并主動完成閱讀。而在語言修飾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對于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提出表揚,并引導性地詢問學生:了解這么多,是否讀過類似題材的課外書籍,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榮譽心理和取勝心理的支持之下自主完成拓展閱讀。
小學階段學生的玩心較大,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所以本質上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的辦法還是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只有讓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全部被獨特有趣的教學形式吸引過來,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心無旁騖地參與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并進行習慣引導才能夠真正產生效用。信息技術作為當前社會科技發(fā)展的產物,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種教學設備來讓學生見識到閱讀更豐富的體驗形式,學生的專注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東方明珠》這篇課文時,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來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借助這些教學形式來完成課內文章閱讀和學習的同時,用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自主拓展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樂趣,在樂趣的驅動下增加閱讀量。比如東方明珠作為中國上海的標志性建筑,自然有許多美麗的圖片將其記錄下來,甚至也有彩繪和漫畫記錄著它的形態(tài),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文改編成圖文結合的版本,再配上《東方之珠》這首歌曲作為學生閱讀時的背景音樂,從而讓學生收獲到新奇且容易激發(fā)人們閱讀愉悅感的閱讀體驗。如此一來,教師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除了圖文并茂的科技類繪本,還可以是闡述人生哲理的故事類繪本,在教師的刻意引導之下,學生會更積極地去購買或者借閱,從而有效提升學生拓展閱讀的效率。
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拓展閱讀,就應當意識到學生的閱讀題材和閱讀范圍都將大大擴大而不僅僅局限于語文這一學科,學生開展拓展閱讀收獲到的不僅僅是本學科的內容,還能學習到跨學科的知識內容,這可以將對其他學科學習更有興趣的學生吸引過來,更有動力去參加語文性質的閱讀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聯(lián)合其他學科的教師來開展跨學科的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以及任務完成目標的催動之下,有效激發(fā)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欲望。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動物過冬》這篇文章時,可以看到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講述沒有人類發(fā)達的取暖設備以及隨時供應的食物這些條件的小動物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這篇文章中飽含著對于大自然造物智慧的贊頌,同時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相關生物知識,因此教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可以聯(lián)合學生的自然科學教師,共同設計一個實踐類活動,比如觀察小動物的過冬行為,或者通過查找資料來找到小動物過冬的獨特案例,準備充分之后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表演和展示。
總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這一教學主張是依附于當前素質教育大形勢之下的產物,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教學視野,認識到這類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和綜合水平提高的好處,從而積極開展相關教學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