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龍
(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都林第二小學 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在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落后等問題,導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的做到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而只是將學生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棋子”,嚴重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情感交流,致使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低下。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小學體育教師應當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中充分的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積極的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讓學生愛上體育學習,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體育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的投身于體育鍛煉活動當中。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目前小學生的身體狀況非常的讓人堪憂,視力不良、肥胖等檢出率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的趨勢。這也使得很多的小學生成為了“小眼鏡”、“小胖子”,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為小學生體育鍛煉不夠所導致的,迫于學業(yè)的壓力。很多的主課教師都會占用體育課的時間,從而剝奪了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1]。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本著對小學生的身體健康負責的態(tài)度,正確的處理好小學生學習和鍛煉的關系,加強對小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同時教師還需要多和小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根據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去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從而構建自由民主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要想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那么體育教師就必須要體育學科的性質和教學實際出發(f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讓體育鍛煉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精神追求,而不是學業(yè)負擔。這就要求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基礎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同時還需要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為學生構建輕松、自由的體育鍛煉的環(huán)境,從而充分的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2]。另外,小學生在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類別,開展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和團體訓練。進而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和性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師生關系的好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育的成敗。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要增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任。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引進各種趣味性的體育類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來。比如:教師可以引進擊劍項目,當小學生剛剛接觸這項陌生的體育項目時,會感到非常的新鮮和好奇,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擊劍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擊劍的三個項目,即花劍、重劍和佩劍,并學會擊劍禮儀。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少兒擊劍服,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愛上這項體育運動。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學生,或者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都會很容易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導致師生關系緊張[3]。這就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走進學生,和學生成為朋友,形成平等的交流,這樣才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教師多組織學生互動游戲,比如:趣味接力賽、手足情深等,通過這些游戲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高效的師生互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還能夠讓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關注,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多進行換位思考,積極的引進各種趣味性的體育興趣,從而有效的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高效的師生互動,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