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海
【摘要】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是不可比擬的。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一直都是重點教學領域。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度挖掘古詩詞教學中所蘊含的文化韻味,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提高人文修養(yǎng),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及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文化韻味;重要意義;良好途徑
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長河的積淀中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特色文化之一。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精選的古詩詞,這些典型的古詩詞通過精煉的文字展現(xiàn)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深入挖掘古詩詞教學中的文化韻味,能夠引導與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古詩詞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了解傳統(tǒng)社會中的文化習俗以及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在激發(fā)學生更高學習熱情與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為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普及提供有效的幫助。
一、挖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文化韻味的重要意義
第一,挖掘古詩詞教學文化韻味符合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要求。新課改強調要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地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要發(fā)揮語文課程的優(yōu)勢,培育與弘揚民族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更多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與美好健康的情感,更加熱愛中華文明和祖國。因此,從課程目標來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在閱讀與賞析古詩詞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人文素養(yǎng)以及道德情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真正地發(fā)揮出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第二,挖掘古詩詞教學文化韻味是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電子書、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學生的現(xiàn)代觀念和知識日益豐富,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日益貧乏,對民族文化了解甚少,盲目追星現(xiàn)象嚴重,崇洋媚外觀念深重,理想信念缺失。怎樣改變這種局面成為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在古詩詞教學中注重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可以讓學生在經(jīng)典的古詩詞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教會學生最為傳統(tǒng)與基本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重新喚起學生對國家、家鄉(xiāng)、生活和家人等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自我教育,減少社會現(xiàn)實中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挖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文化韻味的良好途徑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入選語文教材的古詩詞肯定都是極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獨具魅力的古詩詞中所蘊含的韻律美、語言美等都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得巨大的提升。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杜甫的《登岳陽樓》時,教師在帶領學生誦讀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詩句中所描繪的岳陽樓與洞庭湖的壯闊景色,搭配適當?shù)囊魳愤M行渲染,再通過屏幕文字的閃現(xiàn),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作者當時“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獨感以及壯志難酬的沉郁之情,讓學生在仿若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更能體會詩人的情感變化,從而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授學生古詩詞時,可以先有感情地帶學生一起朗讀,讓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感情基調,感受古詩詞中所蘊含的韻律美,通過正確地把握好節(jié)奏、重音、語調、速度等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良好的朗讀情境中感受詩人的精神境界。比如在教學李白的《將進酒》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讓學生在豪邁、高亢的語調中感受作者的豪邁之情,體會詩句的大氣磅礴。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進入到教學情境中,而且提升了教學品質,讓文化韻味在古詩詞教學中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推動了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第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古詩詞中的文化韻味。語文教師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體驗與感受文化韻味。傳統(tǒng)文化是厚重的,有些詩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顯得更加深奧,學生很難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運用情境解讀法。比如在學習陶淵明《歸園田居》這首詩之前,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陶淵明的一些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仿若置身在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中。然后教師適時地將詩句內容穿插進去并進行釋義。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詩句中的文化韻味,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主動性。教師也可以運用誦讀積累法。詩詞吟誦是詩詞飛遍華夏大地的神翼。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十分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并且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搭配舒緩或者激蕩的音樂,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文化與唯美情境,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挖掘出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化韻味。
第三,深入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價值。古詩詞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人對情感的不同表達方式,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展現(xiàn)與傳遞。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深入挖掘古詩詞中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對學生開展更切實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增強文化韻味。其一,教師要充分挖掘古詩詞中蘊含的深厚民族精神。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讓學生通過誦讀與學習了解到,杜甫即使身處寒境,心系的仍然是天下的百姓,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憂國憂民的精神在古詩詞中清晰可見。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著重表述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民族精神更加深刻地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fā)芽。其二,初中古詩詞中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和高貴的品德,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一起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長。比如在《論語》的教學中,教師在教授了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可以側重引導與幫助學生了解經(jīng)典的儒家思想。如學生可以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知曉做人要實事求是、誠信大過天的道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其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外主動誦讀一篇古詩詞,并且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先對古詩詞有一定的理解,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不管學生理解得對錯與否,教師都要進行適當?shù)谋頁P。這不僅是一種文化教育,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更具文化韻味。
三、結束語
學習古詩詞不僅是學習古詩詞的內容與著作手法,更重要的是深入探究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并將這種文化傳承延續(xù)下去。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之余,要積極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與方式,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挖掘出古詩詞中的文化韻味,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為教學的完善和素質教育的普及提供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毛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7(07):39-40.
[2]馬麗麗.探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J].學周刊,2016,10(10):138-139.
[3]吳敬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