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英
◆摘 ?要:假期時學衡日常緊張學習之后的放松階段,是勞逸結(jié)合重要的方式,充分利用假期時間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同時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guān)鍵詞:假期;中學生;社會實踐
假期讓中學生值得期待,同時假期又讓家長苦惱。一些學生不是參加輔導班,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一些學生呆在家里不是做作業(yè),就是抱著手機、電腦玩?zhèn)€夠。如何引導學生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以下筆者將結(jié)合年級開展的學生假期實踐活動,談談如何讓中學生的假期動起來。
一、分階段,小步走
假期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形態(tài)外的學生自主實踐活動,具有思想自由、時間開放、個性獨立、創(chuàng)意發(fā)揮的特點。而中學生的每一個身心階段發(fā)展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此,假期實踐活動應結(jié)合學生發(fā)展階段進行設(shè)計和實施,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才能有實效。
七年級學生新生活動好動,好奇心強,渴望參加各種活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逐漸形成,從兒童向少年早期發(fā)展過渡,是人生成長的一個新起點,所以這個時期的實踐活動應以習慣養(yǎng)成為主,趣味性為輔。如“21天遠離手機,走進閱讀”打卡活動,引導學生堅持每天花半小時閱讀,記錄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并在群里打卡以互相監(jiān)督。
八年級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自我意識增強。這個階段是中學里“最危險”、“最難管”的階段,也是親子關(guān)系最為緊張的階段。假期的實踐應以體驗感悟感恩活動為主。如“日行一孝”實踐活動,讓學生每天幫助家長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詳細記錄并寫心得體會。又如學生通過“跟爸媽去上班”的跟崗活動,近距離了解父母的工作,從而感悟父母的艱辛和不易,進而對自己今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有初步的認識。
九年級學生處于緊張備考氛圍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存在各種心理困惑和交際障礙。這一階段,同伴互助和同伴影響顯得更為重要。所以我們老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和更多的交流機會。例如,假期里組織“我與學長面對面”的活動,讓學生與往屆優(yōu)秀學長互結(jié)對子,利用假期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分為“你是我朋友”、“互訴面對面”、“解壓我有招”、“自信拍拍手”四個步驟去完成,讓學生從認識彼此開始,逐步建立信任,然后到暢所欲言。
二、大主題,小活動
在廣泛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時下的中學生在校壓力很大,有長期生活在一個相對狹小的世界里,搭建一個親近社會、了解自然的假期實踐活動平臺,設(shè)置一些小活動,誘發(fā)學生參與,以此達到認識自我、發(fā)展能力、樹立理想、培養(yǎng)品質(zhì)的目的。
德育滲透應該是潤物細無聲,以小見大。例如: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大主題。它不僅僅要通過學校的活動體現(xiàn),還應延伸到校外,利用課余、假期等時間,采取小活動、小切入的方式來推動。如果把感恩的活動進行分解,引導學生在假期里完成,效果將事倍功半。
在七年級的暑假,我們布置了“跟隨父母去上班”的體驗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完整了解父母忙碌工作一天的情況,用最真實的文字、最真摯的情感,觀察父母為事業(yè)打拼的身影,記錄那份平淡之中的親情。具體的任務如下。
1.填一填。按照活動任務單內(nèi)容,將一天的實踐體驗活動用文字記錄下來。
2.寫一寫。完成一份500字以上感想,了解父母為事業(yè)打拼,為家庭操勞的不易,感念那份不圖回報的養(yǎng)育之恩。
3.秀一秀。把假期職業(yè)體驗活動制作成PPT,在班會課上跟同學們分享,形式多樣可拍攝照片,可錄制視頻。父母工作中最美最精彩的一瞬間,挑選其中兩張圖片,沖洗或打印出來,張貼在活動單的相應位置。
從學生的記錄和分享里,我們看到學生和父母相約假期的一天進行跟崗,從早上起床開始,他們觀察父母親上班前的忙碌景象:準備早餐、收拾房間……,跟隨父親或母親去單位踏上上班的路程,不論開車或是乘坐公交,不論短途可達還是幾經(jīng)換乘,了解到父母日復一日前去上班的方式和路途,觀察到父母一天忙碌中背負家庭希望的身影,體驗那份特殊的心境。
三、大舞臺,小展示
假期實踐活動要有效開展,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管理和評價很重要。每一項活動從設(shè)計到啟動、實施到總結(jié),都應該有詳細的方案和活動成果展示,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示進行總結(jié),對表現(xiàn)積極、成果明顯的班級和學生及家長予以必要的物質(zhì)和精神獎勵。
因此,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們都會對假期實踐活動進行總結(jié)表彰,通過班級的評比活動、手抄報、宣傳欄等形式,把學生的作品進行小型展示;也會通過年級評選活動、主題演講活動、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等大舞臺,讓學生分享假期實踐活動的感想,從而強化活動的效果。
例如,我們年級曾在寒假里組織學生參加“體驗年味,傳承文化”社會實踐活動?;顒臃桨咐?,我們詳細說明學生分享的時間和要求,以及獎項的設(shè)置,開學報到當天,學生上交各項表格、視頻、照片等,在第一周班會課上,各班進行交流分享,選出優(yōu)秀作品和優(yōu)秀分享者。年級在第二周舉辦優(yōu)秀作品展覽和學生分享會,并由學生、老師和家長評選出各個獎項,如最佳攝影師、最佳分享者、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對于整個分享活動,年級還通過學校新聞網(wǎng)和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廣而告知,增加影響力。
總而言之,年級假期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們動起來,喚醒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與傳統(tǒng)的以枯燥的重復性練習和完成任務為要求的寒假作業(yè)相比,假期實踐活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體現(xiàn)出一種以學生為本開掘成長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育思維和新理念。
參考文獻
[1]潘榮輝.假期綜合實踐活動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6,12(1).
[2]孫銘澤.中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