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玲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梁。幼兒園戶外運動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內容之一,戶外是一個廣闊的空間,能增加幼兒活動的空間和范圍。研究表明,非結構材料對戶外自主游戲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材料的提供和運用決定了幼兒的游戲水平,推動了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發(fā)展。?
關鍵詞: 非結構材料 ?戶外游戲 ?自主性 社會交往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增強體質,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興趣?!痹隗w育活動中,材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有利于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而且材料的投放是幼兒開展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主要因素,它既是活動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環(huán)境互動的中介。所謂非結構的游戲材料,指的是那些沒有明確目標、沒有具體規(guī)定玩法的材料,如紙箱、木板、易拉罐、繩子、布條、樹枝等,它們無成本、多變化,能引發(fā)幼兒不斷思考,主動地探究與學習,是當前幼兒園最熱門的活動材料。非結構的材料給大班孩子的戶外活動更多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更自主的探索出多樣的玩法,走進自己的思維圈,真正成為游戲活動的主人。
一、根據(jù)幼兒的需求,提供多元的材料
(一)保證材料的總量
體育活動中的材料投放是幼兒開展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主要因素,除了園內采購的有關不易收集的材料,如竹梯,木樁,竹椅等。豐富體育器材在幼兒戶外活動中,廢舊的半成品材料也有重要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它可以引導幼兒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豐富活動的內容,提高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發(fā)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搜集多種游戲材料:紙箱、水瓶、水桶、輪胎、報紙、布、塑料棍等……充分挖掘篩選社區(qū)資源和家長資源,為幼兒戶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不但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活動的材料,而且保證材料的安全適宜,讓幼兒有自主選擇,創(chuàng)新的機會。
(二)保證材料的均衡
游戲材料的類別應具有平衡性,能兼顧幼兒各項走跑跳鉆爬等動作能力的基本水平和當前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首先應關注到幼兒游戲的空間周遭的游戲活動區(qū)是否均衡,考慮整體材料內容的平衡性,以滿足幼兒個體多樣化需求。在選擇當天多元游戲材料中,內容應能夠涵蓋幼兒身心發(fā)展需求的多元內容。此外教師還應關注到非結構材料和高結構材料的平衡。如半成品和成品玩具的平衡,自然物、廢舊材料與各類游戲材料的平衡。
二、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方式,引導自主游戲
(一)提供充分探索和想象的空
但凡幼兒喜歡的游戲一定是根據(jù)他們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展開的,并且一定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的。在一次小兵訓練營的游戲開展前,我們教師以談話方式導入非結構材料,“小兵訓練營可以玩哪些項目?你可以用這個材料訓練什么項目?”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自己思考自己想象自己選擇自己建構,一方面,通過談話導入讓老師更加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另一方面,孩子們在游戲中會帶動其他的孩子進行想象,運用這些非結構的材料構思更多新鮮的玩法,促進活動中基本動作技能的發(fā)展。
(二)自取材料,注重幼兒個體差異
材料的投放應具有鮮明的層次特點和差異性,能讓不同的幼兒獲得符合他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水平能力提升。在一次和孩子們進行戰(zhàn)壕的建構活動時,老師巧妙地將一些主材料和非結構材料,集中擺放在一塊空地上。幼兒自取可用材料或者可替代品材料,對游戲場地進行布置、整理。他們還可以根據(jù)不斷產(chǎn)生的游戲情節(jié),及時選擇所需要的材料,不斷延續(xù)游戲的過程,充實游戲的內容。自選自取材料讓幼兒可以更獨立, 更多選擇,獲得更自主的游戲體驗。
三、根據(jù)材料的特性,適時調整更換材料
(一)投放材料,引發(fā)幼兒自主的需要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大班幼兒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很多地方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選擇今天要建構的戶外活動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用這些材料怎樣去建構,怎樣去游戲,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臈l件,真正動手做的人應該是孩子。
(二)添加材料,引發(fā)幼兒合作的需要
大班幼兒已經(jīng)能夠逐漸將對自我的關注轉移到對集體的關注,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使他們對合作性游戲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幼兒要完成搭橋過河的游戲任務,而場地上提供了木板還有一些奶粉桶等,于是幼兒彼此之間相互協(xié)商,利用這些非結構的材料進行了組合建構,共同完成了游戲任務。又如在戶外活動中提供的布條可兩人合作練習上肢力量,又可以向上拋接,貼在胸前可練習追跑等等。合作類的游戲不斷滿足了大班孩子在社會性方面發(fā)展的需要。
(三)組合材料,引發(fā)幼兒挑戰(zhàn)的需要
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學、好問、喜歡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他們思維積極、活躍,愿意學習新東西。戶外活動中提供一些高結構、非結構組合的材料,給幼兒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新的體驗,更進一步推進游戲的發(fā)展。如騎三輪車可以直行,也可以繞大s、小s形前進;可以騎過不同寬度的紙板橋,也可以騎過不同高度的小木橋;又如在“穿越火線”活動中,我們將橡皮筋交叉重疊、高低錯落地組成了一條“封鎖線”,幼兒可以從下面匍匐前進,也可以躺在滑板上通過,可以從橡皮筋上用雙腳跨過去也可以踩著高低不同的高蹺穿過“封鎖線”。
我班教師在實踐中,材料的調整,使教師多角度的審視材料的內容和價值,而對已使用過的材料進行改裝微調,則賦予材料新的內涵,萌發(fā)幼兒新的游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