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文芳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建構;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43—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文化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給學生構建高質(zhì)量的課堂文化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通過文化建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知道文化背后的內(nèi)涵,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這不僅是素質(zhì)教育對教師開展教學的要求,而且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課堂,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文化
無痕教學,主要指的是學生自我升華以及自我品味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良好和諧的課堂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諧的課堂文化更能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有感觸,從而釋放自身學習的潛能,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文化越和諧,就越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一本女孩子必讀的書》后,教師可以通過圍繞“必讀”二字要求學生去思考:這本書有什么樣的神奇之處,為什么說是女孩子必讀?男孩子能不能讀?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書籍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從而有利于他們歸納以及強化知識的運用。如此,課堂就變成了學生不斷進步、積極思考的課堂。最后教師再結(jié)合學生認知的不同,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得到更多實踐的機會。
二、基于文化建設下的多媒體教學
基于文化建設下的現(xiàn)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應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從而使得課堂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應不斷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的定位,這樣就更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認識到課文背后的內(nèi)涵,從而理解并且掌握語文學科的核心知識。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穿插圓明園的圖片、簡短視頻等開展教學,學生就能更好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基于文化建設下的課堂活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他們有更多的學習支配權。為此,教師在文化建設的背景下應該以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作為出發(fā)點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聆聽人物的心聲,從而愉快地學習語文學科,這樣一來就能夠為課堂增添無限精彩。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不妨給學生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分別扮演作者、作者的父親、消防隊長、警察等,然后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走出靜態(tài)文字解讀,從而真正體現(xiàn)他們的思想。有的學生模仿作者,表現(xiàn)出了勇敢;有的則表現(xiàn)了堅定;有的則表現(xiàn)了童真等,這樣一來就會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機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潛能。
四、基于文化建設下的新型師生關系
基于文化建設下,語文課堂的構建還應該尊重學生個性,重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這對于落實新課程標準,實現(xiàn)無痕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文章中描寫海水的這一段: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然后教師問學生,假如將這段話濃縮成一個詞,選哪個詞比較好?這時學生回答:五光十色。又有的學生說:表示顏色的詞語還有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等,那么課文上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是用其他詞語,用這個詞好在哪里?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有的學生搶著說:“水是有光的,能夠反射太陽的光,所以不能換?!边@樣的課堂上,教師處理得非常巧妙,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其他表示顏色的詞語,讓學生理解五光十色的妙用。通過學生抒發(fā)己見,學生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總之,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課堂表現(xiàn)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