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摘 要:本文在摩擦力的教學中,嘗試從課題的引入到概念的總結(jié),都由學生自主參與,在實驗探究方面,對多變量因素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逐一解決,通過小組探究,大組交流、合作,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新課標的目標。
關(guān)鍵詞:中學物理;教學方法;控制變量;摩擦力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學中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教學難點,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和觀察來主動探究、歸納,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guān)鍵。
一、在情境中引入課題
引入課題是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功地引入課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學生迅速帶入物理情境之中。對于摩擦這一名詞八年級的學生并不陌生,但要想從物理學的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只有親自進行探究和學習后,才能有一個比較深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一些相關(guān)教學情境,將學生的興趣引入課題,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進行一次比賽,比一比誰的力氣大,先請男生推舉一名力氣最大的選手,同時也請女生推一名,拔玻璃棒,看誰的力氣大?(注:男同學握的玻璃棒一端擦有色拉油)比賽結(jié)果:男生輸了,但很不服氣,因為手太滑。(并舉手示意,手上全是油)?? ? 學生總結(jié):輸?shù)脑颉Σ亮μ ?/p>
通過這一生動有趣的比賽,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產(chǎn)生原因。當學生知道摩擦力這個名詞后,如果能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什么叫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的存在,這比教師直接給出更有價值,印象更深,理解也更透徹。
二、在實驗中進行探究
探究性學習要經(jīng)歷7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并不是每一堂課、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包含這7個要素。一方面不符合探究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而且欲速則不達;另一方面對各知識點的探究,7個要素只能有所側(cè)重,且不可刻意求全,牽強,避免由于探究教學的形式化、僵固化,而失去它應有的活力,本節(jié)課中,可從下列幾個方面有所側(cè)重地進行培養(yǎng),逐步推進到學生今后獨立完成一定的課題探究。
首先,尋找依據(jù),合理猜測。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下一個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變摩擦力的大?。?/p>
其次,合理設計,選擇最佳。書中對于摩擦力的測量,信息快遞中提出: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桌面上的物體,使其勻速直線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在具體實驗中,大多數(shù)人都采用圖1所示的裝置:將甲不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乙向右勻速運動,這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是摩擦力的大小。這種操作有兩大難點:一是彈簧有伸縮,不好控制勻速;二是在運動中不便于讀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采用如圖2的裝置: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乙不動,用手拉甲向左勻速運動,這種操作容易,且便于讀數(shù)。通過進行比較?,學生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兩種實驗裝置的優(yōu)劣,由此可見,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學會進行合理設計,選擇最佳的操作方案,可使實驗成果更能接近真實,少走彎路。
第三,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因素課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只是一個,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壓因素都很復雜,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我們只對某些猜想進行實驗探究,如: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是否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guān)?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guān)?把滑動變?yōu)闈L動摩擦力是否變化?等等;要將這些問題都逐一解決,且需要考慮這么多因素,必然要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思路,這也是初中物理最常見和使用較頻繁的一種方法。對于每個小組探究的一個猜想,得出的結(jié)論要有普遍規(guī)律,同時也為后面的交流提供有力依據(jù)。
三、在生活中應用知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物理知識好多是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經(jīng)過科學研究、探索,總結(jié)出科學結(jié)論,再應用于日常中,為人類服務的。如:勤于觀察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后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fā)明了擺的等時性。物理知識如果離開了生活,就顯得蒼白無用了,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而學習的知識如果沒有使用的天地,學生會認為這種知識是無用的,久而久之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小結(jié)
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演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新課標的培養(yǎng)目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本節(jié)課在摩擦力的教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首先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手段引入課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的感覺器官——手,來感覺摩擦力,并總結(jié)出摩擦力的概念;通過猜想,明確探究目標,從而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方法來完成相應的探究內(nèi)容,并交流、總結(jié),得出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結(jié)論;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