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中國語言文字的一門學科,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用的綜合能力的一項實踐課。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成了直接影響其今后學習與生活的一項重要因素,閱讀教學以這般特殊的地位,成為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也為教師開辟出一條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本教育;群文閱讀;閱讀教學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眼下有不少的初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停留在教師就單篇文章不停地講“單口相聲”、不停地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被動地作答,學生缺乏閱讀、思考的主動性。同時,由于教師的講解只針對單篇文章,缺少了以點帶面的發(fā)散,學生的閱讀也就僅僅局限于單篇文章的閱讀,缺乏對同類型或同主題文章的思考和理解。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局限,帶給學生一個閱讀的新世界。
1棄“單”為“群”。豐富閱讀文本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大多放在對語文教材的課文教學上,我也曾經歷過花費多個課時對一篇課文進行精心研讀的教學。而教師在閱讀方法的指導上,對新課標所提及的幾種實用性較高的閱讀方法——略讀和跳讀——用之甚少,缺少必要的指導與實踐。這樣教學的結果,是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日漸消減,閱讀的效果不夠明顯,效率低下。群文閱讀教學這股東風,改進并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化單篇閱讀為群文閱讀。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挟攲W生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才能真正的走進閱讀的世界,積極地汲取知識。但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業(yè)的一定壓力,閱讀的時間受到不同程度的壓縮,進而使得一些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日益消減。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并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來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對此,在進行閱讀教學課前,我選擇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之前,便對閱讀的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為了讓閱讀的素材能夠讓學生感興趣,我選擇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自主尋找2至3篇自己認為具有推薦價值的文章,以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
2以思引讀。規(guī)范閱讀習慣
分析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習慣的不規(guī)范是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低下、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同時,這也成了阻礙生本教育理念落實的最大阻礙。故而,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化消極被動的接受為積極主動的探求。實際上,每一堂語文課都是很好的閱讀技巧、方法指導課,而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是學生進行閱讀技巧、方法實踐的良好契機。因此,教師應利用每次實踐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自由,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自主實踐提升。
本著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原則,在我們的“閱讀·悅讀”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始終扮演引導者、答疑解惑者的角色。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著眼于實際,為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閱讀規(guī)則,提出確切的閱讀目標與要求,來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閱讀習慣。為此,我們在活動之前,根據(jù)學生的學情,結合本組群文的內容,設計出一份《群文閱讀記錄卡》。例如,在閱讀“轉益多師”這組群文時,教師首先為學生設計了一份包括“群文主題”“老師的特點”“作者的情感”等內容的《群文閱讀記錄卡》,以及一份《佳句記錄卡》,輔助學生有目的地去進行閱讀。在閱讀活動過程中,學生借助《群文閱讀記錄卡》,帶著任務“群文的主題”進行初步閱讀,通過通讀一組文章,學生能發(fā)現(xiàn)所有文章都與“老師”有關,得出本組群文的主題為“老師”。隨后,學生帶著尋找“老師的特點”這一任務進行細致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能體現(xiàn)老師的特點的句子進行勾畫,并對存在疑問的句子作適當?shù)呐?,留待小組合作交流時進行探討。對于一些疑難字詞,要用特殊的記號進行標記,再通過查閱字典解答疑惑,進行字詞的積累。之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分析疑難問題,并感悟作者的情感,完成《群文閱讀記錄卡》的任務。最后,教師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群文閱讀記錄卡》的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在完成了上述活動之后,學生在此梳理本組群文,摘抄佳句,并進行賞析,完成《佳句記錄卡》。
將生本教育理念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使得二者的作用能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學生的樂趣,讓學生形成以主題的形式進行閱讀素材積累的習慣。加之,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了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雙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