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慧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提倡以朗讀為主,理解為輔,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領會表達。于漪老師在著作中曾經(jīng)談到:"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課文中無聲的文字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變成有聲的語言。語言或鏗鏗鏘鏘,如金屬撞擊聲;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隨著悅耳的音響,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就會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學得愉快,學得有效。"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有效的朗讀指導非常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經(jīng)驗;有效性;分析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朝著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欣賞、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這個總體目標而努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指導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領會文本的內(nèi)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強化語言的敏銳性,這就是有效性朗讀??墒?,長期以來,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角色錯位,指導朗讀時目標不明,形式單調(diào),缺乏技巧,缺乏情感,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朗讀指導中的有效策略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yǎng)朗讀的興趣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文內(nèi)容,領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更高層次來說,朗讀也是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生動活潑的顯現(xiàn)。
1.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
如在教學《瀑布》一課的朗讀訓練時,就可利用錄像來設計導讀,借助媒體讓學生親眼目睹從未見過的“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的瑰麗景象。當學生聽到瀑布一層又一層地涌上來發(fā)出的嘩嘩巨響,就聯(lián)想起“疊疊浪涌上岸灘,陣陣風吹過松林”;而看到瀑布從高處飛瀉直下的雄偉氣勢和壯麗景象時,學生就由衷地發(fā)出贊嘆:“哇!好美??!”從而使課文中的景物在學生心中“活”了起來,讓他們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種富有詩意的優(yōu)美情境下,學生就容易激發(fā)起朗讀的欲望。
2.配樂朗讀,烘托情感
配樂朗讀是一種以優(yōu)美的樂曲創(chuàng)設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讀形式。在朗讀教學中,可根據(jù)課文的風格特點,選用適合兒童情趣、感情基調(diào)與課文相適應的樂曲來進行配樂朗讀。
3.學演課本劇,品味情感
這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新意義的朗讀嘗試,其特點是創(chuàng)設一種樂學的環(huán)境,讓學生深入品味情感。在編劇、排劇、演劇的過程中,學生必定著力研究朗讀課文需要體現(xiàn)的情感,從中品味人物語言特點和故事情節(jié),使朗讀訓練得到升華。
二、有樣可依的示范朗讀
精彩的范讀能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曲地傳達出來?!蹦芗ぐl(fā)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活躍學生的“思”,發(fā)展學生的“智”。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時應聲情并茂,和諧婉轉(zhuǎn),配合表情和體態(tài)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自然的、娓娓動聽的聲音,直觀地再現(xiàn)作品的神韻意境。如教學《迷人的蝴蝶谷》一文,上課伊始,我就以朗誦的形式把學生引入那美妙的人間仙境,學生閉目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仿佛真的來到了迷人的蝴蝶谷。同時撥動學生的心弦,產(chǎn)生“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的念頭。這時,我告訴學生,讀書不僅要讀出聲音,還要讀出畫面,讀出感情。此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整個班級就形成了一種濃郁的讀書氛圍。
2.學生范讀
讓學生范讀,一方面對范讀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榮譽、一種獎勵,能促使其更認真地學,另一方面對聽讀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學習和比較的機會,會暗暗促使他們練好朗讀的決心。
三、有層次的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一)指導正確的朗讀要求
1.發(fā)音要正確、清楚
發(fā)音正確是朗讀的基本要求。讀音清楚就是要求每個字的聲、韻、調(diào)都要讀得清清楚楚,萬萬不能讀得模棱兩可,似是而非。聲母讀得短促而有力,韻母要讀得充沛而響亮,聲調(diào)要讀得正確到位,音節(jié)要界限分明。
2.輕重、停頓要準確、合理
在朗讀中輕重、停頓都是非常的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課文中需要突出強調(diào)的詞或詞組,是句子的精華所在應進行強調(diào)。當然重讀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強聲音的強度,有時輕讀也可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朗讀《豐碑》一文中“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這幾句話時,抓住“久久地”、“深深”、“緩緩地”來加強聲音的強度,同時又輕拖些,那么這樣的效果就極佳了。
3.速度的快慢要合適
朗讀的速度是指在讀的過程中音節(jié)的頻率的快慢。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應根據(jù)課文的意思進行朗讀。如一篇詩歌在讀的過程中更應該注意速度的快慢,這樣才能體會得到作者寫詩的含義。
(二)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整體
在初讀課文時,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提出初步目標。如:《貓》一文,教師要求學生按下列要求進行初讀課文:(1)邊讀課文,邊劃出不懂的字詞。(2)你喜歡貓嗎?為什么?貓有哪些習性呢?(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通過初讀,使學生感知整體,對課文有個初步的印象。
2.細讀課文,重點引讀
在細讀課文時,結(jié)合朗讀訓練。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時教師應緊扣重點,突破重點段,教給學生學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細讀其它的自然段?!耙x”即為學生朗讀、思維、說話訓練搭橋鋪路的過程。教師切忌面面俱到地講解,應著力抓住重點段進行教學。
在朗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朗讀策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讓無聲的文字變?yōu)橐痪渚鋭勇牭脑捳Z、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讓學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讀中感受語文的無窮魅力,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重視朗讀指導優(yōu)化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
[2]呂小玉.追尋有聲的價值[J].教學研究.2012
[3]雷輝強.小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文化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