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玫琦
摘? 要:為了持續(xù)促進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教育,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學校體育工作,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師職前和職后一體化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試從教師個人、學校、政府三個方面探討得出相應的對策:在個人方面高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有責任、有義務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維護職后教育權利;學校方面應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為教師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完善考核監(jiān)督機制;政府方面,根據各區(qū)域情況制定“人才引進”等相關有利政策,提供相應資金支持。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 職前職后教育?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80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b)-0219-02
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旨在全面提升教師培養(yǎng)質量,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教師的一體化教育正在被發(fā)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教育類人才也相繼涌現,服務于我國的基礎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目前,國內的一體化模式有普通高校通過合并成立教師教育學院、師范院校組建教師繼續(xù)教育學院、省級教育學院招收普招師范生三類[1]。教師教育的整合,著眼于滿足教師終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具體的學習內容包括:教育思想、教學管理與組織、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等。高校體育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在做好最基本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也兼顧著相應運動項目的課余訓練及比賽。因此,對于高校體育教師這個群體,其職前職后一體化應涉及到教學、科研和訓練三個方面。
1? 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影響因素
1.1 影響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個人因素
在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進程中,個人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努力、義務、權利三個方面。個人努力即在一體化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與自覺性;義務即在一體化過程中,教師有義務去通過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yè)水平;權利即在一體化過程中,教師有權利向學校申請職后培訓的機會和平臺。
1.1.1 教學方面的因素
在教學方面,不管是在學生時期還是成為一名教師后,都應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觀念,樹立現代體育教學意識。教師應具備全面的基礎知識,對于體育師范生或體育教師來說,應掌握基本的教育類課程、專業(yè)課程和通識課程。職前對教學方面的學習,除了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自身對各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掌握的熟練程度等。
1.1.2 訓練方面的因素
在高校體育教師一體化中,訓練作為橫向培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體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體育競賽是最能體現一個運動隊訓練水平和競技水平的平臺渠道,也理所當然地作為展示高校體育水平的一個窗口。歷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體育教師加入到這個大舞臺中。運動隊的訓練,對于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則需要具備相應水平的專業(yè)理論與專項技能以及帶隊經驗。
1.1.3 科研方面的因素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科研主要指在研究生期間在導師的引導下所培養(yǎng)的,對專項運動理論與技術方面的內容進行精細研究,形成對某些問題的系統(tǒng)觀點以及對本專業(yè)在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并培養(yǎng)具有洞悉本學科專業(yè)的最新動向及發(fā)展態(tài)勢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入職后,開展系統(tǒng)的教學研究。
1.2 影響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學校因素
1.2.1 學校在該專業(yè)的水平及平臺高低
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水平以及專業(yè)平臺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學校所在的地域及學校類別的影響。設有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校主要有:體育類院校、綜合類院校、師范類院校三類。在其專業(yè)水平和平臺高低方面,如果不考慮地域差別,結合實際綜合發(fā)現:相對于師范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體育類院校在其專業(yè)水平和平臺方面,均優(yōu)于其它兩個類別;綜合類院校中分原“985”“211”類體育專業(yè)和平臺勢必會優(yōu)于普通類院校。
1.2.2 師資力量
師資即教師的資質,包括教師的專業(yè)文化水平、教學水平、自身道德修養(yǎng)和其為人師不可缺少的綜合素質、教學條件。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決定了該專業(yè)的水平,對于體育教育專業(yè)來說,包括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理論與專項技能以及通識教育。由于區(qū)域差別以及政策方面的影響,各地方師資存在分配不均的情況。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教育類博士在數量上相比以前有所增多,但仍不能滿足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學生數量增多等一些實際社會需求。
1.2.3 軟、硬件設施
學校與體育相關的軟、硬件設施中軟件包括體育類的書籍期刊、多媒體、各種賽事資料、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硬件包括各運動項目的場地器材、運動場館的配備等。體育教師的一體化教育中,其理論的實踐、技能的提升都離不開各軟硬件設施。因此,不管是入職前學校還是入職后的培訓學校,對于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是體育教師教育一體化的最根本保障。
1.2.4 學校重視程度
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對于整個學校的體育運動氛圍與運動水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隨著體育教育的國際化發(fā)展,在職后培訓中有很多高校的教練員被公派出國進行學習交流,如足球項目的職后培訓,給教練員個人的專業(yè)水平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時也很好地促進了學校足球項目的發(fā)展。
1.3 影響高校體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政府因素
1.3.1 政策方面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體育一直被視為教育界的邊緣學科,不被社會、學校、領導乃至家長和學生的重視。今年來這種觀念雖有所改觀,但只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改變,而對于高校學校體育教育的影響甚微。
1.3.2 資金方面
充足的教育經費是教師教育的保障,教育經費分配不均,直接導致各學校的師資配備和教育軟、硬件設施配置的數量及質量,學習效果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2? 對策
2.1 個人意識與努力,權利、責任與義務
高校體育教師本人,首先應該主動樹立和提高自身的學習、再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維護自身職后教育的權利。另外,高校體育教師,為更好地服務于學校體育,也有責任、有義務使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處于向好和優(yōu)的方向發(fā)展的態(tài)。
2.2 學校重視,提供機會,加強監(jiān)督
學校對體育教師的教育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包括入職前、在職學校和職后培訓,認清教師的教育是具有持續(xù)的、分階段的、一體化的特點。確定好各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提高培養(yǎng)重心;在教育的過程中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完善各種監(jiān)督機制,高校體育教師資格認定與復審制度,高標準,嚴要求,使教師在職前和職后的學習中保持壓力與動力并存的狀態(tài)。
2.3 政府政策與資金支持
政府須加大投資力度,確保體育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一體化的建設與發(fā)展。對于該專業(yè)人才較缺乏的省市地區(qū),應出臺一些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達到變被動為主動的資源均衡分配。
3? 結語
高校體育教師的一體化教育,離不開教師個人、學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體育教師應提高自身終身學習意識,保持體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專業(yè)理論與技術等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其次,學校方面應把高校體育教師的教育,看成一個分階段且又一體化的不斷推進的過程,全盤考慮,分階段設置培養(yǎng)目標,并從高校體育教師的特殊性出發(fā),從教學、訓練、科研三方面進行細致地規(guī)劃實施;政府方面,做到政策與資金的雙重保障,努力實現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共享與合理分配。通過三方合力,推進高校體育教師教育的一體化,為高校的體育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宋強剛,陳國英,陳鈺萍,等.教師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改革探索與實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5):1-4.
[2] 尹志華.中國體育教師專業(yè)標準體系的探索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 郭敏. 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域的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 張婷婷,張志勇.體育教師職后教育中培養(yǎng)“反思性實踐者”的探討[J].中國學校體育,2012(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