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華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第二高中 遼寧撫順 113200
在教育部正式立項確認高中英語教學新目標之前,大部分高中的英語教學中,因為應試考試的壓力,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高分、好成績,因此學生接受到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填鴨式、啞巴式、膚淺式的英語教學。大部分教師都偏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過多注重學生應考能力和答題技巧的訓練,沒有時間和精力思考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而在最新的《新課標》中,教育部正式將文化意識作為英語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這就意味著,高中英語教學需要重新規(guī)劃,不能再完全以應試教育為主,需要注重到多方面的培養(yǎng)。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是全面的教育,單一考試成績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終將因為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被淘汰。
說起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jīng)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chǎn)品,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習慣。在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錄事件,就形成了一種文化,而后來的歷朝歷代,都會有史學家對之前的歷史進行修繕、補充,編寫當朝史書,這些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史書中,不但記錄了民族的起源和發(fā)展,朝代的興旺和衰敗,也記錄了我國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把文化傳承下去,而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要了解語言中所含有的文化含義。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語音、詞匯和語法,而是需要去了解這門語言,去接受這門語言所含有的文化內(nèi)涵。只有當真正地了解了語言中含有的文化含義,才是真正地掌握了該語言,不然只得其形,不明其意。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認識。
在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時候,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自身的興趣,讓他們自己愿意去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而要提起學生的興趣,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準備幾個話題,讓學生自己去準備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做演講 二是教材課程中提到的名人名言,讓學生上課前了解課文背景,英語里的名人名言,可以經(jīng)常準備一些給學生記憶。
集體是個人的集合,個人不能脫離集體生存,集體也不能缺少個人。所以,在進行個人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同時,也要注重團體的作用。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很不容易,所以個人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靠學生興趣和自覺,可以讓集體鼓勵、監(jiān)督,有效地將文化意識培養(yǎng)持續(xù)下去。
在班級里,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小組以4-6人分為一組,小組平時可以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老師可以經(jīng)常在小組間進行演講比賽,給每個小組分配題目、任務,然后給學生時間準備,根據(jù)題目和任務,要求每小組準備課件講解,規(guī)定時間,這樣大家通力協(xié)作,不僅能鍛煉口語,還能夠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以班級為主體,可以每半個月、每個月開展一次班級文化行。對英語的起源、歷史、發(fā)展等等方面,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同時班級里面的黑板報,也可以中英文分期出版,介紹中外名人趣事、寓言小故事等等。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老師、一個年級的任務,而是我國整個教育界都在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而政策的良好執(zhí)行,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和幫助。因此,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需要在學校層面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活動。學校和班級的墻壁上面有很多名人名言,還有校訓,可以組織學生將中文的名人名言翻譯成英語,在校園文化墻上張貼,也可以將好的英文警句翻譯成漢語,同樣張貼在校園文化墻上,鼓勵學生有序地將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分享給大家,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和班級黑板報一樣,??彩且粋€很好的傳播途徑,支持學生用中英文雙語投稿,在??隙ㄆ诘陌l(fā)布一些英文報道。
文化意識已經(jīng)是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的四個基本素養(yǎng)之一,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工作刻不容緩,我們高中英語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明確教學目標,落實教學任務。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朝夕的工作,需要的是持久的影響和各方面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