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義 市南區(qū)團島幼兒園 山東青島 266000
幼兒園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不僅僅指的是教育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在幼兒的生活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作為老師一定要抓住教育時機,進行隨機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打好基礎,進而養(yǎng)成良好品質(zhì)。
團島幼兒園在一日生活中,對常見行為習慣,如:禮儀、自理能力、安全、衛(wèi)生、飲食、午睡等重點進行培養(yǎng),對幼兒以后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認真貫徹我園以習主席的“善于創(chuàng)新,勇于超越”和“工匠精神”為指導思想,圍繞著《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進行深入研究,幼兒在園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從入園“七步曲”開始。入園七步曲包括:晨檢、學會放晨檢牌、能夠自己整理物品(五福包)、洗手、掛好毛巾、有秩序的喝水、進餐。幼兒入園“七步曲”是幼兒入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入園開始的學習成長的機會,我們幼兒園及時捕捉了幼兒的教育契機,增加了幼兒操作、體驗、互動的機會,將入園“七步曲”與幼兒發(fā)展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基礎。
在幼兒來園后,最先進行的是晨檢,第一次晨檢是保健醫(yī)仔細查看幼兒身體狀況,有無傳染病等,詢問在家里的日常情況,而二次晨檢是帶班老師查看幼兒,在幼兒進入班級后,教師先與幼兒打招呼,熱情地和小朋友問好,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以身立教,引導幼兒養(yǎng)成主動的、有禮貌的與人打招呼的行為習慣,學習和模仿與人交往的技巧,激發(fā)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在幼兒晨檢后,提醒幼兒放晨檢牌,養(yǎng)成晨檢后放置晨檢牌的良好行為習慣,以便老師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態(tài)。提醒幼兒按照標志一一對應放置五福包,并進行整理,在幼兒整理五福包的時候,慢下來,等等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整理物品,這樣不僅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而且發(fā)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接著該進行掛毛巾、放水杯了,這兩個過程是為了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志,理解標志的含義,體會標志帶來的便利。在盥洗的時候,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洗手較快,有的孩子動作較慢,在幼兒洗手的時候,我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會堅持使用七步洗手法(內(nèi)、外、夾、弓、大、立、腕)進行洗手,有的幼兒會手上打上藥皂搓一搓就沖水洗手,而這部分幼兒就是需要我指導的了,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洗手法,進行盥洗活動。孩子具有可塑性,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由于過分的寵愛,過分的包辦代替,導致了孩子過分的依賴,以致造成了幼兒生活技能水平低,勞動觀念差,而今天的幼兒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勞動習慣就尤為重要。我園以知海、樂做理念,讓幼兒不僅動手去做,并且喜歡做。
幼兒進餐是在幼兒園進行的,是集體活動,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幼兒用餐環(huán)節(jié),提醒幼兒有序的取餐,堅持讓幼兒自主取餐盤、盛飯、夾菜等,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一旁協(xié)助幼兒,但不能進行包辦??梢蕴嵝延變?,選擇適量的菜量,做到能吃多少,就拿多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還要對幼兒倍加關愛和體貼。做到三字經(jīng)中“點點頭,微微幫”,讓幼兒自主取餐,是發(fā)展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建立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幼兒進餐時,我觀察幼兒的用餐順序,在幼兒挑食的情況下,提醒幼兒多吃蔬菜,吃蔬菜對身體有好處。在幼兒有輕微肥胖時,進行干預,先喝湯,再吃菜。并且觀察幼兒使用餐具的方法,在幼兒沒有正確使用餐具時,進行指導,引導幼兒掌握正確使用餐具的方法。用餐結(jié)束后,提醒幼兒運用兒歌中擦嘴的方法,用餐巾把小嘴巴擦干凈,并把餐具放到指定的標志處,養(yǎng)成良好用餐的行為習慣。
首先,我園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加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園加餐如果有難剝皮的,例如香蕉、花生、毛豆等食物,老師盡量不要幫助幼兒剝?nèi)ネ鈿?,讓幼兒吃的時候自己動手,克服幼兒省心、省力的心態(tài)。這樣既增加了幼兒學習、動手的機會,又改變了幼兒的壞習慣,一次行動收到雙重效果,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主動做事的良好習慣。
其次,還要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讓幼兒從身邊小事做起,由易到難。例如在“小小值日生”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值日生,值日生的責任是什么?怎樣才能當好值日生?圍繞這個問題,老師先講解,做示范。然后,讓幼兒積極發(fā)言,逐個進入角色,掌握基本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體會勞動的樂趣,在發(fā)展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建立了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這些看上去雖然很小的事情,但實際上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提高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建立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習主席倡導的“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一部分。
總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離不開園領導的巡回指導和老師們的辛勤耕耘,使幼兒園各個方面都滲透著教育因素的氣息,我們還要不斷深入,挖掘內(nèi)在的教育價值,我相信,只要老師們做個“有心人”,相信孩子,孩子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形成,幼兒會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