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一詞是吉利、幸運的意思,可很少有人知道,互道吉祥是滿人太監(jiān)圈里流行的見面問候語,等同于“吃了嗎”。在清代,只有太監(jiān)之間互道吉祥,大臣、貴族之間,是不會用這個詞的,更不用說對皇太后說了。
在清朝之前,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情況很常見。但到了清朝,規(guī)定只行禮不喊話。特別是雍正皇帝,最討厭阿諛奉承,別說口頭,就是奏折中出現(xiàn)“萬壽無疆”“萬歲”等字樣,也會強烈譴責。
清中期以后,一些太監(jiān)、宮女開始稱呼皇帝為“萬歲爺”,不過這僅限于一部分太監(jiān),大臣不會這樣叫,皇帝的兒女們就更不會這樣叫了。
再追溯到唐宋,見了官員喊“大人”,絕對會把對方雷得外酥里嫩。唐代的“大人”,專用于兒女稱呼父母,稍微外延一點,也多是用來稱呼直系長輩們,不是一家人,萬萬不可亂用。
那該怎么稱呼?一般都是稱官職,比如見到張姓的尚書,就尊稱“張尚書”;見到劉姓的主事,就稱“劉主事”。想要表達尊稱,可以稱對方為“公”。見了張九齡稱“張公”,看到姚崇喊“姚公”。
“小姐”常被用作大家閨秀的尊稱,但是在宋朝,倘若對著良家婦女叫“小姐”,人家肯定會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個大嘴巴子。因為在宋朝,“小姐”是“妓女”的專用稱呼。
野史里常被用來稱丈夫的“相公”一詞,在宋朝也并非稱丈夫,而是稱呼高官們。家里新媳婦見了自家公公,要親熱地叫“舅”,稱呼婆婆則是叫“阿姑”。相比之下,姑爺稱呼岳父岳母,倒是和今天差別不大,基本是“丈人”“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