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瓊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第十二小學校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毙W低段學童長期記憶能力尚未得到系統(tǒng)開發(fā),但他們已經能夠較為深入地探索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每一天對他們來說都是嶄新的,新的一天接觸到的知識很容易把前面的記憶覆蓋掉,使得很多小學低段學童表現(xiàn)出忘性很大的特點。
小學低段朗讀課的教學對象為六七歲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初步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很強;同時這個時段的孩子天真、可愛,簡單的心靈習慣性的生活經營模式為:玩,自控力不足。
(一)正常課程分析 課堂節(jié)奏較難把握,控制太緊會使得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表現(xiàn)欲被壓抑,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過于放松則會誘發(fā)部分調皮學生更多地故意制造狀況吸引關注,影響其他認真學習的學生,進而使整個課堂秩序過于松散,教學進度難以保證。
(二)無干擾朗讀課程分析 小學低段學生生活體驗不足,教師單純靠講解難以使學生產生代入感,導致很多要求“有感情朗讀”的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過于做作和明顯出戲兩個極端。集體朗讀時,“唱讀”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部分單字發(fā)音不準。單人或小組朗讀時,有時學生因為自信心不足而卡頓。
(一)朗讀讓教學經營更加多元化
填鴨式教學法中的專業(yè)術語已經被互聯(lián)網時代的“網紅”詞語所代替。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比較研究法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得出以下結論:1.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美詞美句。小學低段學生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將一篇課文有聲有色甚至是用夸張的表情朗讀出來,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會比普通讀書興趣高。而且通過感情的切入能夠將詞語烙在孩子的頭腦里。2.朗讀縮短教學時效。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當學生興趣盎然地反復朗讀一篇美文時,能夠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領會文中的意境。在這種課堂“經營”下,教師針對重點難點加以指點,就能有效避免“大講特講”文章的意思。所以,朗讀是一種輕松而又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朗讀實際上就是“填鴨式教學”的延伸
“填鴨式”教育的具體方法主要表現(xiàn)為完全以教師為主導、簡單記憶和重復訓練比重極大。在前期教育中被很大程度應用于全部學科和場合,因此被教育部否定。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根據(jù)前文解析,小學低段學生具有其特殊性,讓其在短時間內掌握拼音的讀法和寫法、常見字詞的寫法和意義等語文學科的基本知識。比如說,b p m f 的順序就是這樣,沒有為什么,就是不能改成b m p f。朗讀式填鴨式教學能夠達到“最低成本”的教學經營成本。小學低段學生處于打基礎階段,盲目迷信“啟發(fā)式教育”“自主學習”,會導致對生字的讀法、意義,甚至是拼音的正確拼法掌握不扎實,進而影響后面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疤铠喪健崩首x教學法能為復雜、創(chuàng)新性的后期教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朗讀有助于課堂秩序的養(yǎng)成
類似用橡皮擲打其他學生的“熊孩子”,是在小學低段課堂上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幾乎每個班都會有一個“打架大王”,這種情況是課堂教學中急需改善的問題。朗讀,尤其是集體朗讀,具有引導性的約束作用。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根本朗讀,發(fā)現(xiàn)班級的成績在逐漸提高,組織紀律逐漸在改善。
(一)建立校內外閱讀體系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在課堂上講出自己的所讀所感。6—7 歲的學童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夸獎。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眾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熟練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材料復述。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時,要注重經典篇目和流行文化適當結合,指定內容和學生自由發(fā)揮相結合。比如作者可能會在本周閱讀中指定《伊索寓言》和《小豬佩奇》為參考篇目,閱讀能力較強、家長教育水平較高的學生也可自選其他材料閱讀。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降低理論性,增加趣味實踐性
現(xiàn)在的學齡兒童在入學前,接受的信息量相當于大多數(shù)教師15到20 歲時的水平,自我意識發(fā)展更早、程度更高。在包括朗讀教育在內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在人格上把學生當作跟自己一樣的成年人來對待。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才會真正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表達教師平等看待學生的一個很好的形式,就是問卷調查。在大多數(shù)學生尚未接觸過問卷調查這種新事物時,筆者認為應當首先經常設計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比如“老師手里有10 塊糖,你們有20個人,請大家決定一下應該怎么分”等等,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能夠對后面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產生影響。當學生在問卷調查、民主投票之類的事情上表現(xiàn)得足夠成熟理性時,再要求學生針對具體朗讀教學活動中的個人感受,填寫經過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這樣就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學行為使學生產生了怎樣的主觀感受。
總的來說,小學低段的學生玩性較濃,好奇心較重,是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朗讀的切入點。同時,此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能夠將語文課堂“經營起來”,讓小學低段的學生從語言中走出來,再回歸語言本能,將會是一大段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