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玲
天津?qū)嶒炛袑W濱海學校 天津 濱海 300451
我們可以經(jīng)常見到一些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回國后,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你很難聽出他有什么口音;而那些成年以后再出國的留學生說英語,語音里卻經(jīng)常夾雜著自己的特色口音。再比如說香港、澳門等地方的孩子從小就接觸英語和粵語兩種語言,他們在二語的發(fā)音、流利度、語言思維方面比內(nèi)陸的孩子要好很多。這些現(xiàn)象引發(fā)了一個思考: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對語言的習得又有什么影響?
關鍵期假說源于生物學,最初是從動物實驗中提出來的,它指的是有機個體對某些外部刺激的在某個時期最為敏感,我們稱這個時期為相關外部刺激的關鍵期。而如果這種刺激早于或者遲于該時期,產(chǎn)生的效果會大大折扣。
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先驅(qū)Penfield&Roberts 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是與大腦的發(fā)育密切相關的,語言習得的最佳年齡應該是在4-12 歲之間。在此期間,人們可以在自然環(huán)境里,無須教授,自然輕松地掌握一門語言。而過了青春期,大腦左右半球因為生理發(fā)育會被賦予不同的功能,掌握一門語言的速度和程度會逐漸減退。
一直以來都有學習要趁早的說法,我國古詩中就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種警惕性的詩句。那么,關鍵期假說是否在二語的習得中成立,學習二語是否要越早越好?而過了學習關鍵期以后是不是如何努力學都無濟于事了呢?
Snow 和Hoefnagle-Hohle(1978:14-28)對三組母語是英語的人(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在自然環(huán)境下習得荷蘭語的人進行了10 個月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荷蘭居住三個月之后,成人和青少年的測試成績明顯好于兒童;在詞匯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做的最好,成人次之,兒童最差;在語音方面沒有很大的差別。
由此可見,關鍵期假說與二語習得的相關性既有正面的依據(jù),也有反面的辯駁。有研究表明,兒童和成人的二語習得在本質(zhì)上面有著差異性。根據(jù)關鍵期假說,青春期之前,自然語言的學習機制是發(fā)展的最高峰,這時候?qū)ν饨绲恼Z言刺激是最為敏感的,兒童可以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不須教授的情況下,無意識的習得某種語言,我們把這種學習稱為隱形學習,這時候兒童對于語言更多地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習得。青春期過后,自然語言的學習機制被逐漸關閉,二語的學習更多地是借助通用的認知模式和信息處理系統(tǒng)等其他機制進行,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顯性學習來完成,更多地是一種語言表現(xiàn)的習得。
更多學者認為環(huán)境因素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至關重要,是決定語言發(fā)展關鍵點之一,也就是說兒童與成人語言方面的差異并不是語言習得機制本身造成的,而是語言機制的外部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這種二語方面的關鍵期,與其說是早期教育的成果,還不如說是環(huán)境優(yōu)勢的產(chǎn)物。
中國的二語教育,更準確的說法是外語教學,它是屬于課堂教學,與二語習得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二語習得更多的偏向于二語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下某種語言的習得,比如移民學習當?shù)卣Z言;而外語學習則是在缺乏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下,在教室教學中進行的語言學習。雖是如此,但是關鍵期的假說仍然給了七年級英語教學很多啟示。
正如上面所說,我國的英語教育是屬于缺乏真實外語環(huán)境的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二語時所啟動的機制還是以通用的認知模式和信息處理系統(tǒng)為主,內(nèi)陸的二語學習,不比香港、新加坡等有二外環(huán)境的地區(qū)或國家,因此母語的習得是與外語的學習密切相關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因為對于一個學習者來說,沒有母語的支撐,就沒有外語的學習。七年級英語教學處于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過渡階段,教材的內(nèi)容也是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絕大部分七年級的學生正好12 歲、13 歲,而這個年齡正好處于語言習得關鍵期的末端,此時大腦對語言學習的機能逐漸關閉。七年級的英語教學應該抓住語言習得關鍵期的最后階段,多多關注學生的語音教學。學生已經(jīng)在小學階段完成了他們的母語習得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母語是有一定的基礎保障的,此時學生適當?shù)貙W習國際音標是不會和拼音混淆的。七年級教授一定的語音知識,更有助于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和背單詞的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讓學生模仿課文磁帶的語音語調(diào)進行單詞和課文的朗讀,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一些英語學習的APP,例如英語趣配音、盒子魚等軟件,給一些影視作品配音打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語音語調(diào)。學生經(jīng)過七年級一整年的訓練,不斷地形成了相應的英語“語言肌肉”,這對他們后續(xù)的中學英語學習乃至整個英語學習影響深遠。
在筆者看來,二語習得的關鍵期年齡只是二語習得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并非決定性的。而在我國,更應該認清二語和外語的區(qū)別,給予不同的教學處理,既不能超過青少年期才開始外語教學,也不能過早地學習外語而忽視了外語可能會對兒童母語學習和邏輯思維發(fā)展方面產(chǎn)生的負面作用。并且在七年級階段,英語教學更多的是注重可理解性的輸入和語音的練習,配合學生在關鍵期階段的語言系統(tǒng)特點,讓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上發(fā)揮積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