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商業(yè)活動日趨頻繁和復雜,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個人理財都成為了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有技能。目前,中國已進入財富管理時代,社會對具有現(xiàn)代理財觀念和較高理財能力的專業(yè)理財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那么高校對于個人理財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是社會對理財人員的客觀需要。
關鍵詞:個人理財;教學;職業(yè)
1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商業(yè)活動日趨頻繁和復雜,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個人理財都成為了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有技能。目前,中國已進入財富管理時代,社會對具有現(xiàn)代理財觀念和較高理財能力的專業(yè)理財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個人理財實務是近年來高校應市場需求而開設的一門新課程,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邊緣性的特點,學科體系龐大且內容繁多,同時隨著相關學科內容和政策的變化,個人理財實務涉及的內容更新速度也很快。筆者認為,提高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應從教材選擇、師資配備、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原因探求對策,進而增強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理財觀念,提高其理財技能。
2 《個人理財》課程特點
第一,個人理財課程以職業(yè)發(fā)展能力為培養(yǎng)方向。在對理財業(yè)務崗位群進行任務與職業(yè)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以就業(yè)為導向,以銀行助理理財規(guī)劃師、理財經理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服務崗位為核心,以個人理財規(guī)劃、咨詢?yōu)橹黧w來設計能力目標。在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逐個細分成小的能力目標,并把學習領域的內容通過典型的工作任務及再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活動項目,通過這些活動項目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按照高校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學特點,采用產品認知與規(guī)劃流程相結合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關專業(yè)基礎知識,發(fā)展職業(yè)能力。因此,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把以課堂講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為中心的模式,組織教學內容。
第二,個人理財課程以職業(yè)工作任務為基礎設計教學單元。在個人理財課程學習領域的設計中,以商業(yè)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一線理財服務崗位的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基本規(guī)范、基本業(yè)務、基本操作要求來設計,分為個人理財基本素質、銀行理財、證券理財、保險理財、其他理財、家庭理財規(guī)劃等若干個學習領域,每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與實訓都以標準業(yè)務操作流程為載體設計的活動來進行,以每一項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每個工作任務模塊都以當前個人理財市場的現(xiàn)實產品和業(yè)務要求為基準,按照各類的理財產品和理財規(guī)劃的業(yè)務操作流程順序,逐項學習各項理財產品和理財規(guī)劃內容,借助理財實訓中心和證券實訓中心的軟硬件設備、將客戶資料仿真化,通過設計市場調查、仿真規(guī)劃、情景模擬、角色互換等實訓練習,結合真實案例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勝任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一線理財服務崗位的職業(yè)能力和素質。
第三,教學資源難以整合。教材是教學的先導,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所選擇的教材的結構體系及內在邏輯的影響。優(yōu)質教材,可以激發(fā)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 而內容陳舊、邏輯混亂的教材,則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但是,當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個人理財實務教材數(shù)量較少,比較成熟的個人理財實務教材也比較欠缺。現(xiàn)有的教材或偏重理論、實務操作性不強,或內容零散、系統(tǒng)性和時效性較差,直接影響了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師資方面的原因。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素質的高低。近年來,高校大規(guī)模的擴招,雖然給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暴露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否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都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但當前,在個人理財實務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過分拘泥于教材,拋不開教材的束縛,不能將更多有用而生動的內容引入課堂; 有些教師過于注重理論性,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 有些教師教學手段單一,不善于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過程不夠生動; 還有些教師不善于教學互動,一味的主導課堂。
3 《個人理財》教學模式的升級路徑
個人理財是一門實操性質相對較強的課程,為了提升教學的效果,采用情景設計會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每一個學習領域由若干個“學習情境”組成。學習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務基礎上,設計用于學習的“情形”和“環(huán)境”,是學習領域課程中的一個教學單元。它常常是通過一個工作任務來表示的,工作任務中又通過若干各活動項目的完成來達到學習目的。例如,在個人理財基本素質的學習領域里,設計其中一個學習情境為“個人理財規(guī)劃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協(xié)商明確了各自的工作任務后,通過以下具體的活動項目完成工作任務:小組成員實地操作,以問卷或拜訪方式進行風險偏好的調查并收集客戶資料;通過角色扮演,設計不同的情境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及理財觀念為客戶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完成以上活動項目,學生需要通過實地調查與資料的收集,或通過角色扮演,設計不同的情境,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以學會在真實的情境中掌握與客戶溝通的技巧,從而提升溝通技能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與客戶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引導出個人理財?shù)哪繕?、內容、步驟。
4 教學效果分析
由于個人理財基于理論知識,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客觀具體的信息,來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那么在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之時,學生或小組每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后,都必須在課堂上交流展示,大家討論評點,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總結反饋。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知識目標的評價: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在評價過程中,側重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是過多地關注學生所獲得知識的對與錯。另一部分是能力目標的評價:學生的溝通能力;同學間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評價側重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以及獲取知識的經驗與教訓。在此過程中,不但要肯定學生的成果和優(yōu)點,同時也要指出不足和缺點,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5 結語
個人理財是一門綜合性和實操性很強的課程,為了全方位鞏固教學效果,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學素材如講座和案例等的收集并將其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應對講座和案例進行篩選,重點選擇那些與教材聯(lián)系密切的、最能充實和說明教材內容的、有典型意義的部分作為教學素材。例如,在講座視頻的運用中,應注意不宜將整個講座的視頻直接拿來播放,這樣既占用時間,又不能保證整個視頻的內容都與當前所教授的知識相關,最好的方法是對視頻進行剪輯,適當穿插進課件中,從而達到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和恰到好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園園.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個人理財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金融,2019(17):125-126.
[2]劉瑩瑩.基于市場需求的“個人理財實務”項目化教學設計[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4(02):51-56.
[3]黎秋華.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個人理財規(guī)劃》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45.
[4]余建平.微課視角下高職個人理財課程教學優(yōu)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9(04):7.
作者簡介
許甜(1983-),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企業(yè)管理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