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是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衡量學生綜合成績的重要標準,其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文章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進行了思考和討論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氛圍;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095-01
一、促進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教育的目標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他們始終亦步亦趨,真正好的教育是通過教學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積極支持者,在對全體學生施教的過程中,教師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需要把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從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骄繉W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幫助他們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課文《羚羊木雕》為例,對于文章中的“我”把如此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芳這一做法很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談論和爭執(zhí),面對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分歧,教師需要做的不是為學生呈現(xiàn)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積極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能力的發(fā)展[1]。或者教師也可以將此作為一個教育契機,甚至可以以此為依據(jù)將對問題的思考拓展到課堂問題之外,在談論與教師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領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簡單的“好壞”“對錯”來評判的,合理與不合理是相輔相成的。
二、注重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
第一,教學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很多人將師生關系比作老鼠和貓的關系,這種比喻在側面反映了師生之間緊張的關系。而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力求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讓學生敢于主動親近教師。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背景下,學生喜歡教師,喜歡上教師的課,能夠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第二,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投入課堂學習各環(huán)節(jié)[2]。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課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之前,可以以風趣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提問“月亮自古以來就是詩人的‘第一情人,請同學們仔細回憶思考,你們記憶里有哪些詩人寫過關于月亮的詩篇,對月亮一往情深呢?”教師這一打趣的提問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教師的提問,最終教師在學生一番討論之后,引出蘇軾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并為學生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調動學生對本堂課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三、重視作業(yè)對課堂學習效果的鞏固作用
作業(yè)是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完成作業(yè)能夠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因此,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作業(yè)的合理運用。作業(yè)的形式可以分為許多類型,包括練習冊、作業(yè)本、測驗卷等,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本堂課所學習的內容通過多樣化靈活的方式來布置,這樣既可以鞏固課上知識的學習,又可以避免固定化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感到厭倦。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的批改與反饋,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反饋,及時更正且掌握正確的知識內容。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在我國不斷深入推行與發(fā)展,對教師的教育教學不斷提出更高質量的要求,語文作為一門對學生成長有著重要意義的基礎性學科,教師需要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不斷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郭育忠.談職校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版),2012(4).
[2]杜立娟.哈里斯·庫珀關于家庭作業(yè)的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遼寧教育,2013(5).
作者簡介:王芳(1976—),女,山東泰安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