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輝 卜華欽
【摘 要】目的:研究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老年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各40例隨機納入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康復護理,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對比干預前后患者舒適度評分及不良情緒評分。結果:干預前評分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干預后試驗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中的應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舒適度,臨床價值較高。
【關鍵詞】 ?舒適護理 ?老年康復護理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老年人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其在罹患各種疾病時的正常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尤其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有明顯的不良情緒,對其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同時,老年患者在身體機能下降及心理狀態(tài)較差時,其疾病康復效果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影響其整體康復效果,并延長其康復時間,增加其心理負擔及經(jīng)濟負擔。本研究以80例患者為對象,探討舒適護理在老年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治療的老年患者80例,各40例隨機納入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6~89歲,平均(74.25±3.92)歲。試驗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5~89歲,平均(74.13±3.88)歲。組間基線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康復護理給予對照組,針對患者的疾病類型不同指導其遵照醫(yī)囑用藥,監(jiān)測其病情變化并將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醫(yī)生等。
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護理人員首先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確保病房內(nèi)安靜清潔,保持病房通風換氣良好,合理控制病房內(nèi)的光線,并根據(jù)患者需求對各種物品的擺放和布局進行合理調(diào)整。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準備書刊報紙和象棋等,讓患者在閑暇時能更好地打發(fā)時間;其次,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日常生活舒適護理。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通常較差,護理人員可在其治療期間合理調(diào)整患者的作息,指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及休息習慣,并從飲食上為患者多準備有助睡眠的食物。同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準備清淡、低脂低鹽的易消化食物,多為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降低患者骨質疏松的發(fā)病率。對于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引導并聯(lián)合家屬幫助其進行糾正,盡量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者,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老年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情緒通常以恐懼和焦慮等為主,護理人員應積極引導患者進行情緒宣泄,為其介紹常見的情緒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并聯(lián)合家屬多給予患者幫助、關懷和陪伴,以此促使其心理狀態(tài)改善;最后,護理人員應在多了解患者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感受,及時了解影響患者舒適度的因素,并盡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保持面帶微笑,確保衣物整潔且儀容儀表大方規(guī)范,與患者溝通交流時使用禮貌用語,并且要盡量使用患者能夠明白的通俗語言,以此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評分,并對患者的舒適度進行評分。不良情緒評分以SAS量表和SDS量表完成,舒適度評分用自擬量表完成,分值越高表示不良情緒越嚴重或舒適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X2檢驗和t檢驗數(shù)據(jù)差異,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各項評分對比,干預前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較差,其在發(fā)生各種疾病后的治療效果容易因身體狀況受到影響,導致恢復速度明顯減緩,影響其正常心態(tài)及生活。針對老年患者的實際情況,其在疾病康復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較差時影響其康復效果及康復速度的主要原因,在其心理狀態(tài)較差時不僅會導致其心理舒適度下降,還會因為存在各種不良情緒而導致生理舒適度下降[2]。因此,在針對老年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讓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改善,然后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等,以此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促使其康復速度和康復效果提升[3]。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充分考慮老年患者思想觀念的陳舊性,以及老年患者對各種專業(yè)術語了解較少等情況,在預期進行溝通交流時應盡量調(diào)整表達方式,并根據(jù)患者的狀況選擇合適的護理服務實施方法,以此確保護理工作順利完成,并防止護理工作對患者的舒適度造成影響[4]。相關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對醫(yī)護人員的整體信任度通常較低,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還要積極引導患者家屬配合完成相應的工作,以此避免老年患者因對醫(yī)護人員的不信任而出現(xiàn)抵觸情緒或依從性下降,并借助家屬的作用更好地開展心理護理[5]。
本研究對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不良情緒及舒適度評分組間對比干預前無顯著差異,干預后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患者,其康復治療期間的影響因素較多,尤其是患者自身的不良情緒對其康復效果影響較大,通過舒適護理的應用不僅能促使患者心理舒適度提升,還能讓其生理舒適度得到改善,為其康復效果提升奠定基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段菊花.舒適護理服務在老年康復護理中的實踐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25):169-170.
汪芳,吳丹,陳陸婷.老年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中應用舒適護理服務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3):91+93.
余梨珠.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9):260-261.
楊俊琴.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雙足與保健,2017,26(18):68-69.
李偉,李海霞,段玲玲.舒適護理在老年康復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