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百惠
【摘 ? 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悟文本內(nèi)涵。當下,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逐漸成為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則。教師可以從自主閱讀、朗讀指導、問題驅(qū)動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 ?閱讀教學;教學策略;學生主體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熱情。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不夠積極,需要教師準確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學習起點和學習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一、自主閱讀,激發(fā)主體熱情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解放思想,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樣才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可以積極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充分感知文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悟文本情感。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課前開展自主閱讀,課上通過朗讀或復述課文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這樣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真正從學情出發(fā),讓教學有的放矢,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
比如,《哪吒鬧?!愤@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復述課文內(nèi)容。講讀這篇課文之前,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然后練習復述。在課上,教師通過歌曲《小哪吒》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這首歌里面講的是大家喜歡的小哪吒。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他不畏強權的英雄故事。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能把故事的梗概講給大家聽一聽嗎?”由于有了之前的自主閱讀,課上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想要復述故事。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說道:“這篇神話故事主要講的是小哪吒大鬧龍宮的故事。東海龍王專橫霸道,不準老百姓出海捕撈。小哪吒為民造福,大鬧龍宮,把龍宮攪得天翻地覆,降服了龍王,最終老百姓都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庇纱丝梢?,孩子在復述課文中理清了文章脈絡,同時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給予了有效指導,這樣學生能夠在感知文本的基礎上,理解文脈,內(nèi)化課文語言,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指導朗讀,彰顯文本個性
朗讀是閱讀教學常用的教學策略,也是學生用語言彰顯文本個性的一種手段??墒?,在一些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朗讀水平令人堪憂,沒有能夠充分表現(xiàn)出文本潛在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熱情,有感情地再現(xiàn)文本。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只是感情朗讀的外因,內(nèi)因還是作為朗讀主體的學生。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深處,咬文嚼字,品詞析句,透過文字表面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人物感情,然后再指導學生用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才是有效的、個性化的感情朗讀。
例如,教學《老師,您好》一課時,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教學:“同學們,人們把老師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老師對我們的教育是無私的?,F(xiàn)在,如果面對你的一位老師,你會說些什么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播放一段贊美老師的視頻,激起學生難忘的回憶。然后教師示范朗讀這篇課文,學生內(nèi)在的感情被激發(fā)了,都想感情朗讀。這時,教師巧妙拋出一個問題:“我們在朗讀這首詩歌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情感來表現(xiàn)呢?”經(jīng)過討論,學生明確了文本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恩和崇敬之情。學生感情朗讀之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圍繞朗讀要求對同伴朗讀情況進行評價,在評價之后再讀,進一步把感情朗讀指導到位。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幾個回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不僅理解了文本內(nèi)容,還用朗讀表達了文本蘊含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及時有效,教學效果非常顯著。由此可見,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師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可以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有效,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的原則。
三、問題驅(qū)動,提升閱讀品質(zhì)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設計關鍵問題之外,還要放手讓學生提出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天性好奇的心理特點,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廣度和深度的問題,也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質(zhì)疑,讓他們在閱讀和思考中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學生只有認真閱讀文本,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比如,教學《蒲公英》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提出問題。有的問:“小降落傘是什么?”還有的問:“它們?yōu)槭裁匆诳罩酗w來飛去?”教師立即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解決。經(jīng)過閱讀討論,孩子們明白了蒲公英的種子在微風吹拂下,是為了尋找一個自己獨立生長的地方。在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啟發(fā)學生思考:“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蒲公英的種子,你想降落在什么地方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各抒己見:“我會找一個陽光充足的山坡降落,等我長大了,讓孩子們來欣賞我的美?!薄拔乙w到戈壁灘,為貧瘠的土地增加一點綠色?!鼻擅畹膯栴}設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和表達,巧妙地內(nèi)化了文本語言。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設計精妙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質(zhì)疑,在問題驅(qū)動中提升思維品質(zhì)。
總之,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和考慮學生主體地位,從自主閱讀、朗讀指導、問題驅(qū)動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露.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0):54-55.
[2]張子惠.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278+47.
[3]王玉華,蓋玉波.自主學習,情感體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出路[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