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文
【摘 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67份微生物檢驗不合格標本資料,分析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探討其質量控制對策。結果:標本被污染、采集時間錯誤、沒有及時送檢等是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為標本被污染。結論:臨床上可以通過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確保標本采集的以及送檢等工作的及時性,發(fā)揮出有關部門的職能,并且提升標本檢驗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可有效提高其檢測的合格率,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進而提高微生物檢驗標本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4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微生物標本檢測是臨床上確定患者病情、確定細菌耐藥性等工作的重要途徑,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有效治療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標本在檢測時出現(xiàn)差錯,其檢測結果可靠性降低,進而影響臨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影響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對此,筆者研究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7份不合格的標本中包括尿樣16份、血樣20份、糞便5份、痰液13份、無菌體液6份、分泌物標本7份。
1.2 方法 檢驗人員按照微生物標本檢查的相關規(guī)定對其采集時間、標本外觀、檢測分析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回顧和思考,總結不合格標本原因[1]。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各類型標本微生物檢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不合格原因所占比例,即標本被污染、采集時間錯誤、沒有及時送檢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微生物標本檢驗是臨床上診斷疾病類型、確定疾病輕重程度、制定治療方案的主要依據(jù),其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直接影響診斷的準確性和質量方案的有效性,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是,微生物標本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標本放置時間太長、標本被污染、數(shù)量過少等都是干擾標本質量的外界因素,很容易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標本被污染、采集時間錯誤、送檢不及時、采集量不足以及標本不標準等。針對這些問題,臨床上需要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干預,提高標本質量,進而保證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重大作用。微生物標本檢驗中,標本的來源在患者,想要保證其質量,就需要從根源處入手,控制患者因素對標本質量的影響,提高標本的合格率;同時,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從檢驗等環(huán)節(jié)控制標本質量[2]。
針對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質量控制措施:第一,采集樣本進行質量控制。根據(jù)采集標本項目,提前一周至一天告知患者禁止服用藥物、禁止飲食飲水等,避免對標本質量產(chǎn)生影響,以此保證微生物檢驗結果科學性和可靠性;同時,明確告知患者和家屬采集標本時的注意事項,并且將標本采集流程和方法等放置在標本采集出,方便患者和家屬隨時閱讀,使其能夠按照要求采集標本,進而提高標本的質量,降低采集環(huán)節(ji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3]。第二,在采集過程中對標本質量進行控制。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認真檢查和核對標本采集器具,確保采集器具的可用性,避免標本受到采集器具的不良影響。同時,對標本采集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提高其采集技術,使其能夠自合適的位置、合適的時間采集標本,這樣有利于保證采集標本的質量;加強對標本采集人員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其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強化微生物標本質量[4]。此外,還應對標本檢驗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檢驗技術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專業(yè)且先進的微生物檢驗理論知識和技術。第三,加強標本處理階段的質量控制。采集完標本之后,應按照標本的類型控制好存儲的溫度和濕度,掌控好存儲的時間,嚴格按照標本的存儲等相關流程執(zhí)行工作,及時將標本送檢;同時,要定期檢查微生物檢驗設備的性能和清潔度等,保證檢驗設備不會影響標本的質量,確保標本符合檢驗標準,進而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等工作提供科學且有效的依據(jù)。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標本被污染、采集時間錯誤、沒有及時送檢等是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為標本被污染,在各檢驗不合格標本中索贊比例分別為100%、69.23%、100%、83.33%、85.71%、85.00%。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進行微生物標本檢驗是時,應加強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實現(xiàn)規(guī)范化、流程化的檢測,并且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從而保證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高吟,徐慶,朱琦琪,胡錫池,張立紅.微生物檢驗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5):298-299.
李曉琴,蔡鳳.公共衛(wèi)生中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與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4):176-177.
梁訓宏,吳勁松,程錦娥,李文青,吳偉元,盧月梅.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32):186-188.
張靜蕾,常涓,張賀.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4):2757-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