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思敏
摘 要: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信息獲得渠道、人際交往方式及思想觀念意識受網絡的影響開始逐漸發(fā)生轉變。微時代下微工具的使用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微時代要求高校輔導員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微博或微信等新型媒體傳播媒介結合起來,探索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關鍵詞:微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博、微信等微媒體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微時代已經來臨。大學生群體在網絡環(huán)境中占據重要的比例,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微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獲取方式及內容多元化,微信微博門檻低等特點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不能一味沿用過去的工作方法,必須對形勢進行分析,找到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微時代的基本解讀
關于微時代,以“簡短精煉”為文化傳播特征,以微小說、微電影、微信、微博等多種形式呈現。從其內涵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語言文字少。以微博為例,字數控制為 140 字以內,以少的信息文字數量將事物形態(tài)生動地展現出來。第二,軟件平臺應用。如微博、微信軟件,僅需在移動終端或電腦端上下載、注冊便可應用。第三,移動終端應用。移動終端微特征明顯,不再局限于傳統體積較大的臺式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應用均極為廣泛。微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不受空間限制、信簡潔化、注重交互性等新的特點。
二、微時代下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特征
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時代下也呈現出新的特征,具體表現為: 首先,傳播信息碎片化。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無需局限于課堂活動,通過微媒體平臺將碎片化語言傳遞給學生,便能達到教育目的。其次,覆蓋范圍擴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強調結合時事熱點話題,有限的教材內容并不能滿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而微平臺下信息覆蓋面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這些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范圍擴大。第三,溝通便捷化。微時代下微博、微信的應用成為師生、學生間互動交流的主要方式,這與傳統拘泥于課堂說教式的溝通方法比較,更具便捷化特點。從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看,微時代強調利用微信或微博強化網絡互動,同時,教學活動中可利用微視頻進行影音傳播,包括主題班會的開展、黨課教育的開展,均可利用微視頻實現
三、微時代給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微時代給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機遇
微時代進一步擴大學生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性。在微時代,輔導員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等對重要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推送,對一些有可能存在爭議性的結果及時進行公示,盡量做到重要信息的點對點推送,避免因沒看到信息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微時代使輔導員工作更高效。輔導員可以微信群或開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適時發(fā)布院系動態(tài)、新聞熱點問題、生活小貼示、招聘信息、心理咨詢等,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心理、就業(yè)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微時代有利于輔導員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輔導員可以通過微平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正確處理遇到的難題,從而增加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性。
2、微時代對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
微時代對對輔導員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在利用微媒體進行信息傳播時一定要注意規(guī)范性,傳播內容需正式、嚴肅而有教育意義的,對于學生微博、微信的回復或者觀點的表達必須及時、準確、正面引導。微時代增加了輔導員工作的難度。隨著網絡環(huán)境的開放性不斷增大,信息的傳播得不到控制。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及微博等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訊。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容易上網尋求慰藉,甚至有些學生分不清現實和虛擬的差別,給教育引導工作增加了難度。微時代動搖了傳統思政工作模式的地位。傳統的思政教育往往是通過思政教育課或者班會,老師親自教授給學生,一般情況下,這種教授只是單向的,學生沒有發(fā)表觀點的機會,但是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學生接受的觀點多元化,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對老師的觀點進行反駁,輔導員思政教育的權威性開始下降。
四、微時代背景下輔導員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
1、提升輔導員自身能力以適應微時代要求
在微時代,高校輔導員應講求時效和效率,在有效時間內,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從容應對,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教育者,輔導員必須首先具有強烈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自己的政治敏感性,正確認識社會熱點問題,揭穿網絡謠言,給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在微時代,學生已習慣于從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高校輔導員要通過網絡這種形式,和學生多進行交流探討,以此更好地解決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在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一種服務感,使學生得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關懷。
2、強化微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對于網絡環(huán)境的問題,當前的社會應當積極進行優(yōu)化,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校園網絡的力量創(chuàng)造新的信息傳播氛圍,實現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可以充分運用校園開放的官方微博,微信平臺,促使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言論的自由表達。在這些平臺,可以設置各種靈活的微博,微信內容,及時更新、發(fā)布、維護各種信息,吸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關注校園平臺,參與更多的活動。通過校園動態(tài)的官方平臺,及時把握社會熱點和社會現象,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開展一些話題討論,傳播積極的信息,進行公眾輿論的正確定位。同時,官方網絡平臺應注意學生的興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愿意接受這個平臺傳播的信息和觀點。
3、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管以營造良好校園環(huán)境
微媒體已經成為一個集大事件和高校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傳播中心,尤其是校園突發(fā)事件的惡意傳播,如果處理不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輔導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在微媒體上的動態(tài),對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了解大學生群體輿情的形成和特征,做到防患于未然。當有校園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要第一時間利用官方網站和微媒體發(fā)布真實信息,搶占輿論制高點和主動權,形成正確輿論導向,避免惡性事件的發(fā)生。輔導員可以通利用微博、微信或手機 APP 等媒介經常性地對常見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
4、凈化網絡微平臺環(huán)境并加強學生網絡自律
面對當下網絡微平臺環(huán)境的復雜,輔導員應該積極凈化,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利用網絡信息的傳輸途徑傳播思想政治知識。輔導員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自律,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微平臺,并引導及時學生了解并關注當下熱點,展開話題討論,傳播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可以借由網絡微平臺了解到學生的日常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思想,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凈化網絡微平臺環(huán)境,滿足學生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讓學生更加愿意接受從網絡微平臺接受到的信息和觀念,也更加愿意了解時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
參考文獻:
[1]郭思楊,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
[2]崔秀娟,微時代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思考[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7(2)
[3]張蕾,微時代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
[4]祖文成,賈元義,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