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寧
摘 要:基于我國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已將素質教育作為重點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實踐中,考試成績也不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這為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提供了廣闊空間,可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于學習口語的興趣并不濃厚,因此英語教師應通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對此,文章將著眼于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實際情況,簡要分析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引言:
在以往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側重點在于傳授書本知識,使得英語口語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高。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應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有效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通過相應的教學情境,調動初中學生口語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一、簡析口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第一,教師未能對口語教學引起足夠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主導人員,而且還要發(fā)揮輔助作用。就現(xiàn)階段大部分初中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來講,“是否能取得好成績”是主要的教學目標,十分重視學生階段性考試成績、完成教學任務與課程目標情況,這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也沒有開展相應的口語訓練活動,阻礙了口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第二,未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對于英語口語教學而言,其與學習環(huán)境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只有將學生放置于特定的口語學習環(huán)境中,才能積極影響學生學習口語。但是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許多教師仍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限制,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由此直接造成了“口語漢語化”的問題[1]。此外,英語教師給予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時間十分有限,僅僅是閱讀篇章與背誦單詞,導致學缺少課外擴展練習時間,不助于英語口語的學習。
二、情境創(chuàng)設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第一,實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出于達到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可以應用實物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客觀且真實地認識,而且使用實物授課過能夠將知識點具體化,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我們以《Healthy food》為例,應用教師完全可以拿一些真正的食物展示給學生,或者是讓學生用彩泥等工具制作食物,然后到臺前介紹自己制作的食物,從而達到提高課堂趣味性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在情境中學到的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第二,肢體語言教學。教師若是可以有效使用肢體語言便可以產(chǎn)生強大的感染力,在各種行為表現(xiàn)中鍛煉學生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我們以《Spring Festival》為例,教師可以借助肢體語言進行課堂導入,教師可以模仿圣誕老人的樣子說:“Jingle bells,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學生在教師的動作與歌聲中便可以猜出教師扮演的是圣誕老人,然后教師問“What are the representative things i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通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然后將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通過篇章閱讀看一看有多少是課文中提到的。也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為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春節(jié)”,從而有助于學生鍛煉口語。
第三,多媒體教學?,F(xiàn)階段,多媒體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圖片、音樂展示給學生,進而充實教學情境。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情境教學創(chuàng)造更多有利條件,將學生在以往課堂教學中的被動者,轉變成課堂“主人公”,由此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jù)學生偏好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在課件中融入受學生歡迎的漫畫人物、明星等,在刺激學生感官的基礎上開展口語教學,而且鼓勵學生說英語。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依據(jù)教學內容與對象的不同,選取相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進一步優(yōu)化英語課程,讓英語課充分生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第四,任務話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依據(jù)課本中的知識,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交際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我們以《Life in the future》為例,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在學習小組中圍繞“Life in the future”進行討論,小組討論與交流重點是“What do you think our future life will be like”,在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第五,互動情境。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創(chuàng)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辯論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讓學生依據(jù)課題展開論證,我們以《Planes,boats and trains》為例,正方觀點是“Plane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train”;反方是“Train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plane”,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有關的圖片與數(shù)據(jù),在開展辯論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讓其出示有利證據(jù),還要對于學生提出的觀點發(fā)出質疑,推動學生更深入的思考。通過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強口語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學生課外知識的擴展[2]。
結束語:
基于我國新課改的深入,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目標,以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形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借助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口語能力,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賴文斌,溫湘頻.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教學與管理,2010(16):64-65.
[2]陳艷君.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名師在線,2018(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