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王楊
摘 要:在我國STEM教育仍處于一種理論方面的探討,也有部分學科在實驗性地做學科整合,但是,關于STEAM教育仍舊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本研究根據(jù)STEM到STEAM如何發(fā)展形成以及如何形成學科整合,多學科融合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并通過長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大一和大二??粕匿撉僬n程進行教改實驗,獲得研究前后的對比實驗結果,通過實驗的教學成效探尋鋼琴課程如何與STEAM相互融合并形成一套教學體系,并深入探討學前教育如何挖掘學科整合形成一套教學體系。
關鍵詞:STEM;STEAM;多學科融合;鋼琴課程
一、STEM到STEAM的由來以及對學科整合的影響
STEM一詞來源于美國,它是一種教育體系強調多學科融合來解決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的事物及解決方法,后來發(fā)展到格雷特·亞克門教授又再次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關于A也就是藝術學科也融入其中形成5個維度的教育體系,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NERING)、藝術(ART)和數(shù)學(MATHEMATICS)。美國的STEAM教育包含五個層次,即從低到高依次為具體內容層、學科層、STEM加藝術、STE@M和最頂層最終目標。STEM產(chǎn)生于美國,之所以要融合多學科如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shù)學(Mathematics)是為了關注于全球人才培養(yǎng)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的學士學位人數(shù)比中國等亞洲國家略少,為了將來的人才競爭提出了這個融合多學科的理念。并在多位總統(tǒng)的推行下最終得以實施并得到了全社會公益組織的熱烈參與和響應。Stem是指,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shù)學)的簡稱,旨在將原本分散的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四門課程集合成一個整體[1]。
之后,美國格雷特·亞克門教授還提出了STEAM,就是將STEM教育又加入了藝術方面的學科,使學科融合更多元化,而不是過去只偏重于理工科的思維去處理和看待社會所存在的事物。STEAM教育用跨學科的方法教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shù)學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適應不斷更新的專業(yè)知識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五個層面分別為具體課程,學科分類,藝術滲透,學科綜合以及教育目標。STEAM是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僅告訴學生怎么做,而是引導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探索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2]。2012年美國已經(jīng)形成并運行一套STEAM體系但是在我國剛剛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即使有部分學科正在嘗試多學科融合也并未形成一套體系。在STEAM教育中跨學科學習教學內容并優(yōu)化教學內容,學生更能深刻理解枯燥的學科知識內容,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出席率和記憶力都有顯著提升。因此,我國對于STEAM教育也非常關注,并急需STEAM教育的實踐和將理論放置于實際教學中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能。
二、多學科融合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要求的必然性
多學科融合是以主題+模塊的形式將零散的教學知識融合到一起,之所以這么選擇就是在統(tǒng)整學科內容基礎上,還統(tǒng)整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科是解決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以現(xiàn)實生活為原點確定單元主題,這樣既統(tǒng)整學科,又統(tǒng)整生活[3]。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jīng)從單獨的技能型人才轉變成對于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甚至要求學前教育畢業(yè)生具有多學科教學能力。這迫切的需要我國的學前教育中增加多學科融合的理念,并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匯到一個課程中加以分析和整理,使學前??频膶W生們能夠站到更高的角度從單一學科的知識,獲得駕馭多學科的知識能力,并形成獨到的見解,為日后走入工作崗位形成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并且樹立一個終身學習的觀念,對于學生們的未來發(fā)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鋼琴課程為何要與STEAM融合以及如何結合形成體系
鋼琴課程是集理論知識、藝術技能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通過實踐將所了解知識、技能與演奏技巧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獲得提升[4]。鋼琴課程是學前教育主干課程之一,是每個學習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科生必備的知識結構之一。但是,在學習STEAM多學科融合前,過去的鋼琴課程以鋼琴教師一人教授,學生通過觀摩、討論和課前課后練習為主,學生音樂知識方面零起點比較多,鋼琴科的上課教學效果并不好,回課效果不好,進度慢等。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學前教育??粕?7級學前教育1、2和3班140名學生的教學前后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訪談法、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
(一)斷奏教學中
過去學生存在的指尖下落不到底的現(xiàn)象基本解決,教學內容在講解中《鋼琴基礎》(第一冊)第一單元分手練習時,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通過觀察鋼琴的發(fā)聲原理即手指敲擊琴鍵,琴錘擊琴弦而發(fā)生,琴鍵的壓迫的深度越深,聲音越大,當手指從高處落下,而發(fā)出的琴聲比手指貼鍵發(fā)出的琴聲更大。學生掌握了如何把琴聲通過改變手指下落到琴鍵的距離而改變琴聲的音量。
(二)在演奏中和演奏后如何體會肌肉的放松和緊張中
學生通過解剖學中肌肉的收縮是在神經(jīng)的刺激下做出的動作,當肌肉收緊時是緊張狀態(tài)也是演奏時的狀態(tài),而當演奏結束時應該體會到的是松弛,但是強化神經(jīng)和肌肉可以獲得發(fā)達的大腦,這是我們在幼年時學習鋼琴獲得的額外收獲。學生過去只要演奏就一直處于肌肉緊張,神經(jīng)緊張,在當中演奏時該松弛的除演奏參與的神經(jīng)和肌肉外都緊張的錯誤使用方法得到改善,并且在學習鋼琴時,除了演奏的手指、神經(jīng)、肌肉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其他的部位非常放松,使聽眾也獲得藝術審美的體驗。
(三)多聲部樂曲學習的困難
在以往的鋼琴教學中,最難解決的而且學生最不愿意彈奏的就是多聲部復調樂曲。因為一只手要解決多個聲部,歷來就被認為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鋼琴演奏中較難學會的樂曲,但是又是必須學會的教學內容。在運用數(shù)學多維空間讓學生體會了二維關系圖也就是兩個線軸組成的平面關系,學生很好理解為旋律和伴奏的關系如中國樂曲《湖南花鼓》、《小松樹》等;但是,多聲部如三聲部的學習時,學生要理解三維關系圖,如X,Y,O的關系,也就是旋律,和聲和低音三者的關系,不能因為很難達到而不去彈奏三聲部的樂曲。如約·塞·巴赫的《小步舞曲》學好這個樂曲對于以后學習奏鳴曲大有好處。
四、學前教育中如何挖掘學科整合并形成教學體系
學前教育中的學科課程眾多,學科融合形成一個體系需要整合教學內容,可以以單科學科先嘗試結合多種學科相關的知識點,作為媒介,將多種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即使在學前教育中藝術相關學科如美術、聲樂等也仍然存在一些知識可以借用于鋼琴課程中,如聲樂人聲演唱中抒情部分,就如同鋼琴曲的旋律部分,尤其是大段的樂句就需要這樣的起承轉合,如中國樂曲《二月里來》是一首富有民族小調的旋律,卻體會到民歌特有的調子委婉動聽,如果樂句演奏不連貫,完全可以運用內心聽覺對于樂句處理進行糾正,訓練學生的內心對于旋律的感受,不能平鋪直敘而應有起伏和所要表述的意味。
另外學前教育中的美術課程所強調的色彩關系,這對于學生理解鋼琴曲的情緒情感有很大關系,當情緒較悲傷時,就如同色彩中使用了暗色一樣,使聽眾或觀眾感受到樂曲所傳達的情緒也被此所感染。或者樂曲情緒較活潑歡快時如樂曲《熊跳舞》學生就感受到歡樂快樂的氣氛下,自然能帶入到一種氛圍中去演奏,在樂感上得到提升。
五、結語
(一)多學科融合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
STEAM教育已得到公眾的認可,逐步成為更加完善的人力資源教育模式。STEAM教育有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具體內容層也就是個學科相關課程;之后是學科層,即探討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這也是本研究正在進行的對比實驗;其次是STEM加藝術,即強調藝術對各學科的滲透,這也是本研究致力于挖掘的;其次是STE@M,即強調STEAM教育支持學生跨學科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這是本研究最終要實現(xiàn)的理想;最高曾是最終目標,即終身性和整體性的教育。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急需學科整合使學生們綜合使用知識能力的水平更強
學前教育專業(yè)所培訓的學生是一專多能的具有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過去的學前教師們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大部分是零起點而且學習的時候有偏科現(xiàn)象,而且知識和能力很難進行知識遷移,只有在學習某個學科時運用某個理論或知識點去解決這個學科的問題、但是缺乏綜合使用知識能力的水平,而且學前教育的教師們只注重技能的培訓、忽視學生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藝術來完善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所在的現(xiàn)實世界。因此,這對于學前教育學生們很難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就業(yè)競爭,而且以后的職后培訓上也缺乏發(fā)展和奮斗的方向,只有在職前培訓中多進行學科整合才能使學生們綜合使用知識能力的水平更強。
(三)鋼琴課與學前教育相關課程整合的合理性與初探性
雖然這個實踐仍存在需要更多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而最終獲得理論依據(jù),但是,學科整合對于學前教育乃至其他的教育學科都具有深刻的發(fā)展意義,只有走出第一步才能獲得一手材料,以改革和培養(yǎng)適合社會未來發(fā)展需求的人才為最終目標。音樂學科向多學科的教育轉變,當前音樂教育理念的“大眾化”趨勢,日益明顯,音樂教育中學科綜合的趨勢也不斷被強化,因此,音樂教育的內容也要脫離學科本位束縛而走向多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前蘇聯(lián)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也在其《普通學校音樂教學大綱》建議教師要在很小年紀就教授涉及與文學和文化相關的音樂作品,建立音樂與文學及文化的聯(lián)系[5]。
(四)學科融合的未來發(fā)展
學科整合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消學習任何一個學科,而是為了更好地綜合所學的課程所有的知識并形成一個樹狀的知識網(wǎng),使學前教育??粕哂懈嘣陌l(fā)展,以及終身學習的知識儲備能力和進修空間。以教師本身來說,運用教學活動的要素并且開展一些具體項目活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適合的工具,參與到策劃、組織、實踐、反思和改進教學內容。如果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選派各學科骨干教師、指導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到STEAM教育的認證和標準,對于新進教師可以選送參與到STEAM教育的認證活動中去。
STEAM教育就是提供一種多學科綜合知識去理解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及看待社會上存在事物的方法,使人才具有綜合掌握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鐘柏昌.張麗芳.美國STEM教育變革中,“變革方程”的作用及其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18.
[2] 趙慧臣,陸曉婷.開展STEAM教育,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訪美國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亞克門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05:4-6.
[3] 李貞愛.多學科融合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8,06:17.
[4] 陳佳琪.關于高職高專鋼琴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黃河之聲,2018,09:75.
[5] 王麗新,鐘恩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27.
基金項目: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8年度教改重點項目《基于STEAM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課程的教改研究》研究成果;長春師范大學2018年校級教育科學項目《聲樂師范專業(yè)舞臺表演能力指標體系培養(yǎng)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長師高教[2018]54號。
作者簡介:楊芳(1983-),女,遼寧海城人,研究生學歷,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研究;王楊(1975-),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學歷,長春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與課程、心理健康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