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旖旎
摘要:本文以吳語天臺話為例,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將方言適當?shù)貞糜谡Z文教學中,從而化劣勢為優(yōu)勢的問題談幾點拙見。
關鍵詞:天臺話? 語文教學? 應用
隨時社會的發(fā)展,推普工作的深入展開,方言與現(xiàn)在的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同學甚至完全不會說方言。但是受大的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耳濡目染,即使少小離家也鄉(xiāng)音無改,與其說是“無改”,不如說 “難改”。有些東西就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吳語地區(qū)的人前后鼻音不分,我們的發(fā)音都靠前,我們口中的“沈程”兩個字,在北方人聽來是“沈晨”;再如“r”這個聲母,我們在讀時總是把舌頭捋得太直。此外,我們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學生正確語感的培養(yǎng)。不僅如此,一些學生在作文時,甚至不自覺地用方言口語寫句子。
諸如此類,方言或多或少給學生學習語文和老師教學帶來一些困擾,從這個角度說,平時學習生活中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勢在必行。也正因以上種種,一些同仁們便視方言為“洪水猛獸”而避之不及。我倒是以為大可不必如此,適當?shù)貙⒎窖詰迷谄綍r的語文教學中有時會一下子拉近知識點與學生的距離,不僅讓人倍感親切,而且使知識點通俗易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談談本人在這個方面的一些鄙陋之見。
一、語音
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很多,而且一些同音字的字形相近,因此有些同學就分不清它們的用法,經(jīng)常寫錯別字。“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句話的“作”字經(jīng)常有同學寫成“做”,盡管明確“作客”與“做客”兩個詞的含義,但因為兩個字讀音相同,意思相近,一些同學就不能真正分清它們的用法。這個時候天臺話就派上了用場,讓學生用天臺話念“做作業(yè)”三個字,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字的讀音完全不同,“做”念成[tsou55] ①,而“作”念[ts?? 51],能很容易分清這兩個字。再讓他們用方言說說“到別人家做客”這句話,他們自然就明白這個意思的時候必須用“做”字。再告訴他們在天臺話中“做客”還有一個很形象的用法:爾做客(你別客氣)。這樣一來同學們對于這個詞的印象就會異常深刻。再譬如“腳”和“角”,天臺話“腳”念[kia? 51],而“角”讀成[k?? 51],用天臺話念念“山腳”“角落”“挖墻腳”,這些詞中的jiǎo字要寫錯就很難了。
在很多學生眼中,普通話語音學習中的多音字是一個難點。有的字甚至有三個以上的讀音,學生因此被弄得頭暈眼花。但我們細細總結,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讀音和意思就是從方言而來的,如“軋”字的其中一個讀音“gá”,有三個意思:1.擠:正月初一國清人軋人啊;2.結交:人好軋識(這個人好交往);3.核算:賬軋好咯。
從音調(diào)上講,普通話有四個音調(diào):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天臺有陰平、陽平、陰
①本文的調(diào)值用五度制數(shù)碼表示,音節(jié)左上角表示該字音本調(diào),右下角表示該字變音。
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八個基本調(diào)類,兩兩組合可產(chǎn)生64種連調(diào)字組。可以說天臺話調(diào)類非常豐富,很完整地保留了古音。這一特點使得天臺方言可以助力古詩詞的教學。
根據(jù)平仄律,七言律詩有四個基本句式: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三、仄仄平平仄仄平,應為仄起平收(平起仄收,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杜甫的《登高》是七言律詩的典范,而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濁酒杯”若用普通話去讀是不符合律詩的平仄律的,仄起仄收,末了兩字是仄仄,而“杯”是平。在天臺話中“酒杯”的“杯”是 去聲,即全降調(diào),
這樣一來尾句也是符合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平仄律的。而《登高》、《聲聲慢》這些古詩詞,若用方言去念,在音調(diào)上更為抑揚頓挫,別有一番風味。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古人創(chuàng)作詩詞時在韻律上的考究。
二、語意
天臺話不但保留了很多古音,還保留了許多古義。因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天臺方言來解決一些古詩文中難理解的詞義。
譬如:《琵琶行》中的“去來江口守空船”一句的“來”字是語氣助詞,無義,這種解釋會讓同學覺得很有距離感。但其實天臺話里面還保留“來”的這種用法:佢扣上海去來(他剛去過上海)。只要我們稍稍一提,學生就能欣然接受。再譬如《聲聲慢》中的“將息”一詞意為“休息,調(diào)養(yǎng)”,我們天臺老一輩的人去看望病人時都會囑咐一句“爾要好好個將息將息”;詞中還有一句“憔悴損”, “形容詞+損”就是天臺人表示程度很深的常見的表達方式之一,如“煞夾(厲害)損”,一個“損”包含了無盡的意味,上課時讓學生用天臺話讀這句話,他們會自然地重讀并拖長這個字,李清照的憔悴和她的愁就這一個字了得。
此外天臺話中的“啜”有普通話中的四種詞義:1.吃、食:啜飯、啜粽(吃粽子,轉指拜年);2.喝、飲:啜茶、啜酒;3.吸:啜香煙;4.挨、受:啜柴(挨打)。了解了這些詞義,那我們在賞析杜甫的《重過何氏》中的“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兩句話時,“啜茗”一詞就完全沒有障礙了。還有像《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休時,依然被稱為“新婦”,許多人認為只有“剛過門的、剛結婚的媳婦”才被稱為“新婦”,而那時她已經(jīng)不是剛結婚之人,這就不好理解了。天臺方言中,某人家的媳婦就被稱為某人家的“新婦”,結婚時間長短不限,均可作此稱呼。借助方言語匯就不難理解:“新婦”即“媳婦”,與結婚時間無關。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像“鑊”“盅”“盞”“斫”等等現(xiàn)代漢語中不常用到的字依然活躍在天臺話中。
三、語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尤其是其中的倒裝句,是我們學校的學生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多學生都認為這只是文言中的特殊現(xiàn)象,未開始學就有了畏難情緒。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先用天臺話和它們套套近乎。
天臺話中主語、謂語和賓語這三種主要成分在句子的線性排列順序中的位置,以及與主、謂、賓這三種主要成分密切相關的修飾語(或叫修飾成分,主要指定語和狀語)在線性排列順序中的位置均存在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現(xiàn)象,在我的另一篇論文《天臺方言中幾種特殊的語序現(xiàn)象》中有較為詳細的論述,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我們只要和學生說說與倒裝句關系最為密切的幾種現(xiàn)象,譬如賓語前置,上文的那個例句“佢扣上海去來”(他剛去過上海),“上?!边@個賓語就被提前了?!拔視喙饬恕保ㄎ铱赐陼耍半娪跋喾ァ保措娪皢幔?,“杭州弗去”(不去杭州)等等,賓語前置的現(xiàn)象在天臺話中使用非常頻繁。再譬如定語后置,像“人客”(客人),“米碎”(碎米),“菜干”(干菜)等詞語中就是“中心語+修飾語”的語序。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真正掌握倒裝句最重要的還是熟悉句子成分,學會分析句子結構。
參考文獻:
[1] 戴昭銘.天臺方言初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M].2003:1~279.
[2] 賀宏雪. 探究地方方言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