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
摘 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的各個階段都應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和默讀。閱讀朗讀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語感,幫助學生有效的理解文章主旨,促進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問題 方法
引言
朗讀是一種將無聲書面文字轉(zhuǎn)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在朗讀中,學生需要做到口、眼、耳、腦、心等的協(xié)作與配合,將閱讀教學過程具體化、閱讀內(nèi)容可感化。因朗讀過程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不同感官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加強朗讀訓練,可以達到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朗讀訓練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朗讀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朗讀時間不充足
教學課堂時間一般為四十分鐘,而時間占據(jù)比例最大的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與分析,學生很少有自我發(fā)揮的機會。小學語文課堂也不例外,學生的朗讀時間一般集中在正式開講之前,一般持續(xù)五分鐘,學生興趣剛被激起,就被迫進入下一個教學階段中。這樣的朗讀流于形式,學生來不及對文章內(nèi)容做到初步的了解,文章篇幅稍微一長,學生甚至連認識生字詞的時間也沒有。
2.朗讀目的不明確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活躍氣氛,會設計豐富多彩的朗讀形式,比如小組合讀、男女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這些朗讀形式的確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氣氛的作用,但是,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入思考。不知道朗讀的目的,朗讀也就無法起到強化理解的作用。這是因為教師在學生朗讀之前,忽略了指導方式和閱讀要求的提出,而且學生在朗讀完之后,教師也沒有教師詢問學生的感受,也就無法給予客觀的評價[1]。這種目的不明確的朗讀訓練,會讓學生感到閱讀的空洞與無聊,漸漸失去對文章的欣賞樂趣。
3.朗讀范圍比較窄
這里的額范圍可以理解為朗讀訓練涉及的學生面,也可以是閱讀內(nèi)容的狹隘。在課堂教學中,閱讀內(nèi)容是以教材上的文章為基礎的,如果增添其他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與課堂具體情況酌情而定,這里對朗讀內(nèi)容不做分析。主要分析朗讀訓練涉及的學生人數(shù)。講解前或者講解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種機會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少的,教師往往會讓少數(shù)幾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大部分學生聽,這就使得很多學生的基本朗讀能力無法落實和有效提高,違背了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理念。
4.指導方式較單一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指導方式往往比較單一。教師在分析完文章內(nèi)容后,會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XX段的內(nèi)容”,或者“將文中主人公說話的語氣,以對話的形式演示出來?!边@種指導方式無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體會文章主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指導方式創(chuàng)意不足,無法起到朗讀訓練的作用。
二、提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效果的方法
1.明確科學朗讀的原則
首先,以讀激趣原則。教材中的課文是精選的優(yōu)質(zhì)美文,教育意義很強,且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在學習新課文時,教師要根據(jù)文章特點,在范文朗讀的訓練中,讓學生反復朗讀文章。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探究文章思想主旨的興趣,進一步體會文章內(nèi)容與文字表達的精妙之處。其次,精講多讀的原則。精講的前提就是要明確朗讀的目的,讓朗讀訓練一步到位。在一開始朗讀時,要從文章整體入手,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重點部分,過程中要求學生感受和欣賞文字表達的美;接著進行細讀,讓學生逐句讀,引導學生分析語言結構與文字表達方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2]。最后,提升綜合能力的原則。
2.給予科學朗讀的方法
(1)重視提示語,了解文章語句內(nèi)涵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提示語的含義,從提示語入手,了解文章中重點句子或者人物對話的深刻內(nèi)涵,從而掌握文章主旨。比如在《生命?生命》中的兩個重點句,“但它鼓動雙翅,極力掙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掙扎!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撼,我忍不住放了它?!边@兩句話中的提示語可以說是“生命的力量”,讓學生從“生命的力量”的提示中想象飛蛾當時的境況,從文字的描述中感受這句話的內(nèi)涵,了解這兩句話在整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進而體會文章主旨。
(2)聯(lián)系生活,體會文章中思想感情
人類的情感是相同的,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會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能夠?qū)崿F(xiàn)有效的情感互通,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3]。比如《中彩那天》中“父親”中了獎將汽車開回家,但是“父親”卻沒有中獎后的喜悅,反而一直神情嚴肅,“我”很困惑。這里作者的困惑也是學生的困惑,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買東西后中獎的經(jīng)驗,會對文中中獎的“父親”產(chǎn)生好奇心。朗讀結束后,學生知道了“父親”中獎后不高興的原因,這種誠信的教育意義會更加深入人心,讓學生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時,學到了做人要誠信的道理。另外,要引導學生分層并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結構的意義。分層次閱讀教學,學生可以由易到難,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層次反復朗讀,在理解文章思想主旨的同時,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結構的意義,提升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朗讀時間不充足、朗讀目的不明確、朗讀范圍比較窄以及指導方式較單一等問題。在課堂朗讀訓練中,要遵循以讀激趣、精講多讀、提升綜合能力的原則,重視文章提示語,了解文章語句內(nèi)涵;聯(lián)系生活,體會文章中思想感情,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分層并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結構的意義,不斷提升學生朗讀水平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香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8.
[2]黨建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8.
[3]耿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