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芬芬
摘 要:為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水平,絕大多數(shù)學校提出了因水平而教的教育方針,旨在分層指導學生,根據(jù)他們的水平程度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教師實時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不斷進行調整改善,以期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公平公正,時刻關注學生的自尊心,循序漸進,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為本,在不斷探索中找到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因水平而教 課堂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因水平而教已經成為現(xiàn)下最受追捧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在于根據(jù)學生資質的不同來進行個性化定制,真正把每一個學生都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最終找到適合學生教育發(fā)展的最佳方案。
一、因水平而教的重要意義
以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的弊端,無法真正引導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yǎng)和對語文的正確理解。但由于因水平而教的出現(xiàn),現(xiàn)階段下的學生不僅是在自我認知方面,還是學習進展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新型教育模式的產生帶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和正確的引導,因此值得引起廣泛關注。
1.因材施教,統(tǒng)籌兼顧
根據(jù)學生基礎水平的差異采取因水平而教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因材施教,摒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下帶來的不良影響,既兼顧了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又保證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情況來調整相關的課程進度和教學方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課堂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課外延拓,以期豐富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種基于學生本身差異而不斷調整的教學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進步。
2.以人為本,格物致知
結束了以書面知識為本舊時代,開啟了全新的以學生為本的新時代,著重于小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得到關注,避免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厭學心理還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因水平而教的方式鼓勵老師積極發(fā)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及時引導,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還能有效激勵學生養(yǎng)成刨根問底的好習慣,在問題中尋找答案,促進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意義上保障學生身心、智力全面發(fā)展。
二、因水平而教的有效策略
在真正認識到因水平而教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狀況,找到學生的潛在興趣,加以引導,并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方法和理念。將因水平而教作為指導方針,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實際需求來開展教學活動,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全面優(yōu)化。
1.縮減班級人數(shù),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tǒng)意義下的教學方式為滿足教育需求,不斷進行擴招,導致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達到五、六十的高潮。這種集體教育嚴重分散了老師的注意力,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應該縮減班級人數(shù),這不僅僅有助于學生進行差異性培養(yǎng),實現(xiàn)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溫馨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讓學生學得更加開心。并且在進行小班教學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既可以增強彼此間的友誼,又可以保證其心理的健康成長。根據(jù)學生性格和天性上的差異還可以進行互補式分班教育,讓男生固有得理性思維邏輯與女生所具備的感性思維相碰撞,必將產生美麗的火花,兩者可以互補,共同進步。
2.加強師生互動,營造魅力課堂
課堂教學不能僅僅依靠老師,還需要學生的有效參與,才能營造完美課堂。現(xiàn)階段教育還是著重于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不斷消磨,學習熱情遭到打擊,自然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甚至組織互動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勁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知識的合理貫通,步步引導,尤其是對于那些成績沒有優(yōu)勢的同學。在互動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讓其他學生也參與其中,增強其自信心。在互動中充分解放學生的能動性和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展現(xiàn)出一個全新的教學局面,表現(xiàn)為由學生引導的課堂現(xiàn)象。
3.主張因材施教,提升自我效能
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給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既可以避免努力得不到回報,喪失學習自信心;又可以幫助學生挖掘潛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些學生比較調皮,但是他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老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寫寫隨筆,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轉化為文字,這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既加深了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滿足,還解決了一個寫作的難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愛上語文,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去了解更多與語文有關的東西,眼界也就開闊了。本身就比較敏感的學生,他們擅長用文字來描述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同時也需要教師的不斷幫助、修正,將語言變得更加優(yōu)美,了解更多的寫作手法。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課程,只要善于觀察生活,不斷練筆,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自然就上去了。因此,老師的差異性教學反而促進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激發(fā)了他們的潛能,提高了自我能效感。
結語
因水平而教現(xiàn)階段已成為教育主流,有利于學生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實現(xiàn)自我突破,幫助教師減輕教學負擔,有足夠的精力去照拂班上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參與度得到提高,益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參與的快樂。老師因水平而教保障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不斷地接觸和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并進行開發(fā),成就新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黃芳.小學語文教學的因材施教策略探尋,2018,3(22).
[2]高義德.試論分層教學及其實施策略,2018,5(23).
[3]張繼平,趙歡.試論因水平而教的課堂策略,2018,3(上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