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
摘要:在新媒體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個性化、碎片化學習成為當前學習潮流,沖擊著傳統(tǒng)學習模式。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推進,新型的課堂模式——翻轉課堂被應用到教學改革中每個領域,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也隨之面臨著全新機遇,這種以微課為載體,充分融合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促使線上線下學習無縫銜接。本文通過新媒體技術下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進行理論分析,探討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英語;翻轉課堂
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其覆蓋面廣、學習難度與要求相對高、學生學習時間長,且英語作為一門應用語言類學科,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對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這就要求及時革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新型的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微課、慕課等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為載體,增強英語教學趣味性、內容豐富性,激發(fā)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現(xiàn)代大學英語改革,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率指明了方向。
一、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
國際化的進程加快,推動著英語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以教師在課堂填鴨式知識灌輸教學模式為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玩手機、睡覺、聊天現(xiàn)象比比皆是、屢禁不止。這種單一的只是根據(jù)教材內容知識講解灌輸,內容是枯燥乏味的,信息是單向流動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學生麻木接受,既不提意見又不提反饋,教師也沒有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一無所知,更無法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導致大學英語教學一成不變、缺乏針對性,無法有效挖掘大學生英語學習潛能,更別提培養(yǎng)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其次,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受到多方面的局限,包括時間與空間等,往往大班教學,教師無法充分關注到大學生個體差異,包括英語基礎、學習興趣、能力水平等,只能根據(jù)教材內容制定統(tǒng)一固化的教學進度,學生被動機械地按照教師進度開展學習,無法結合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進度及學習內容。由此可知,這種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局限了大學生的學習自由,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領悟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對英語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自然有不同的需求,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師所講知識融會貫通,基礎差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消化吸收。但是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無法兼顧這種個體學習差異性,導致基礎好的學生難以進一步提升,基礎差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學節(jié)奏,英語學習越來越吃力,對英語學習興趣喪失。
二、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機遇
新媒體技術的興起為大學英語教學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各種英語教學理念、方式和方法紛紛涌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引進豐富多樣的英語教學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英語學習素材,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主選擇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最初發(fā)起是為了幫助因為各種原因錯過學校教學活動的學生進行課堂內容補缺,通過用錄屏軟件錄制演示文稿,展示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并插入教師聲音講解,制作成視頻后傳到網(wǎng)絡,讓缺課學生隨時隨地下載學習。
隨后,這種視頻傳播教學模式備受學生青睞而被廣泛傳播。簡而言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錄制微課視頻,視頻內容包括課程目的、重點與難點以及有針對性的測試習題,通過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觀看學習并完成在線的課程測試,了解自身學習盲點,整理學習疑點并帶到教學課堂上,與教師和同伴共同探討并解決,提高整體學習效率與質量。
(二)應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當前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對英語高素質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以往只能應試不能應用的啞巴是教學模式脫離現(xiàn)代社會對英語人才需求實際。只有具備國際化視野、豐富文化涵養(yǎng)、靈活溝通能力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才能讓國家與世界各國合作中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結合上述分析的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可知,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弊端甚多,急需優(yōu)化改進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將課程內容細化,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知識吸收效果更理想。
1.翻轉課堂與大學教師能力素質相適應。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較高,如學歷與思維都相較于中小學教師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具備豐富知識儲備與語言積累以及語言學習實踐經(jīng)驗,更易于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豐富的微課資源,打造翻轉課堂。
2.翻轉課堂與大學生學習心理與需求相符合。當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高,能夠快速響應時代變遷,更能快速根據(jù)教師任務安排,自主完成微課視頻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激發(fā)其強烈的自我學習意識,打破傳統(tǒng)被動學習狀態(tài),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同時,大學生新鮮事物的接受與適應能力特別強,加上對新媒體信息技術掌握運用程度可能比部分教師還高,可以借助微課堂觀看學習視頻、查找學習資料、與教師和同學溝通交流,表達自己想法等。
可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滿足大學生學習心理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溝通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其語言綜合能力及文化修養(yǎng)。
(三)改革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發(fā)達,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鋪天蓋地而來的大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不再局限于課堂,也不再過于依賴課堂,網(wǎng)絡上觸手可及的微課、慕課、名校公開課等教學資源,海量知識在網(wǎng)絡時代被眾人傳播、改造、完善、更新。西蒙斯在《網(wǎng)絡時代的知識和學習——走向連通》,引入一個知識流的概念,認為知識就像輸油管中的石油,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流動。
有專家指出,當今社會學習方式有三大形式,分別為學科導向的系統(tǒng)學習、個人導向的系統(tǒng)學習以及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學習指的是學生利用零散的學習內容、時間以及多樣性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借助手機、iPad、平板、電腦、電視等媒體渠道獲取碎片化學習資源。
新興的社交軟件,如微信、微博、QQ、抖音等,不斷的文字、視頻、音頻推送,讓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大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教材的知識獲取,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學習資訊,構建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新媒體充斥的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若不進行改革,英語課堂教學將被碎片化學習方式取代,只能形同虛設,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三、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策略
(一)課件制作
社交網(wǎng)絡為教師發(fā)布微課等學習資源提供極大的便利,教師在了解當前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的英語基礎水平,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制作精良的微課視頻,視頻課件的內容包括有課文文本的知識背景,教學要求重點掌握的詞匯、句型與句式,特定的應用場景等。
制作的課件應盡量多元化及多樣化,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習的學習需求,課程提出的測試問題要注意及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結合大學生的認知水平,難度要循序漸進地遞增,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教材知識,提高自己語言能力。課件要貼近學生心理特征,既有趣味性,又要控制時長,一般在十五分鐘左右,讓學生更便捷掌握知識。
(二)建立師生共同體
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促進者。若把課堂比喻成一場戲劇,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則是演員,教師要充當組織協(xié)調作用,為學生搭建積極有趣的學習場景,使學生能夠在課堂舞臺上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通過與教師及同伴的相互合作,構建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演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翻轉課堂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建立學習共同體的覺悟意識與行動。
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前準備,通過微課學習,學生在課前就有可能提出相關的學習疑問,教師要充分做好預設準備,這樣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應對自如,讓學生對教師更加信服。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主提出并解決,扭轉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狀態(tài),形成師生共同問題探討的學習共同體。
最后,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智力水平優(yōu)勢及內在潛能,了解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加強師生互動合作,最大程度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勢才能。
四、結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改革勢在必行,翻轉課堂教學為改革帶來了極大促進作用,需要廣大大學英語教師充分認識并落地應用,激發(fā)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西安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