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莉
摘 要:故事的語境及其發(fā)展有一個整體的理解,也使得教材更加的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供給學生很好的接觸和運用英語的機會。在故事教學的路上,我還要不斷吸取其他英語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好的教學方法,繼續(xù)嘗試新的故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故事教學在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兒童天生就有著好奇、樂于模仿的性格,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正是迎合了孩子們這些特征。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故事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在故事教學中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對小學英語教學產生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能力;故事教學;作用;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故事教學也逐步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小學生在面對這一篇篇圖文并茂的故事時被生動的圖畫所吸引。教師需要應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學有所獲,這是我們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實施故事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故事需要基于學生認知水平來設計
小學生比較活潑,形象思維較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是出于興趣。所以在對小學英語教學故事設計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故事表演的趣味性和活動性。此外,教師還應該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來對故事內容進行設計。假如故事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故事選擇應該具備表演性
我們教師設計的故事最主要是為了表演,故事一定要有清晰的情節(jié)和強烈的角色對比,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更加關注故事的發(fā)展。故事中的人物最好設置為2~4人;在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上應該依據教學的需要,可以設置一個情節(jié),也可以設置多個情節(jié)。對于操作的語言應該重復,需要突出重點。假如教師想要通過故事的表演來學習詞匯或者句型,那么這些詞匯或者句型就應該在故事當中多次出現,從而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刺激,為其提供反復練習的機會。
3.故事創(chuàng)作應該具備新意
教師在設計故事的過程中應該善于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教材特點進行改編。假如劇本比較難,那么學生就會因為困難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假如教師設計的故事與學生了解的故事相同,那么就會因為缺乏新意而吸引不了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一定要特別注重故事情節(jié)或者人物語言的適當發(fā)揮,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故事的創(chuàng)作當中,這樣他們才能夠有興趣去學習英語。
二、在故事教學中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及其作用
1.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積累詞匯
故事教學為詞匯的積累提供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很多小學生一提到學習英語就害怕,主要問題是“記不住單詞”。其實只要英語教師能夠注意方法,這些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講解生詞,除了需要直截了當地借助母語翻譯詞語外,還應該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在學習名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或者簡筆畫來呈現單詞;在小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虛詞的學習一般不是重點,教師可以通過母語的解釋讓學生理解即可。
2.在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
在學習一篇故事之前,對于故事當中的關鍵詞,需要讓學生反復地聽,熟悉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充分掌握單詞的發(fā)音及其連讀等基本能力。教師可以進行一些記憶性的訓練,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所聽到的信息表達出來。這些記憶性的訓練主要包括反復跟讀、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情節(jié)、將故事表演出來等等。
(2)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引人入勝的故事教學能夠為學生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提供可能,幫助兒童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故事當中的材料,運用圖片或者表演等形式,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去表達與具體情景相適應的思想,更好地體會說英語帶來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
在學習故事之前對于故事中的一些關鍵的詞匯,通過拼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在拼讀的過程中變換音調、音量和快慢節(jié)奏,能夠使這個環(huán)節(jié)妙趣橫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變化,利用這種聽與讀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加深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故事情節(jié)的需要,配上特定的音樂,這樣就能夠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對所讀的內容更感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教師應該設計看圖寫作等教學活動,通過給學生提供寫作的內容,讓他們互相彌補,這樣學生的語言積累不足、生活閱歷不夠的弱點就能夠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逐漸克服。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人在教學觀摩和訪談教師的過程中發(fā)現,教師在對人教版教材story time部分的處理上與課程標準中對故事教學的重視不對等的情況,由于缺乏對學生深層次的引導,片面追求與學生互動次數,導致課堂互動成形式。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分析確定了研究課堂互動的三個維度:思維、行為和情感,并以五層次課程內容與學習活動設計連續(xù)統(tǒng)以及IRF互動模式為理論基礎,建構了促進課堂互動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模式,意圖以此模式促進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故事教學,能夠很好地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由被動逐步轉化為主動,真正地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因此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