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春娥
摘要:近年來,技術與課程理念的融合提升促使越來越多的教育技術手段被應用到學科教學之中。形勢和前景是好的,可在一些農村學校,特別是我們這個較為偏遠的山區(qū)初中學校,還不能配備上代表著信息時代的多媒體設備。信息化教育時代的到來讓媒體手段輔助初中音樂教學固然顯得很重要,但是,沒有這些先進設備音樂課照樣可以上的生動、有活力和樂感,上的有模有樣,努力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音樂課;多媒體設備;農村初中;音樂教學;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245-01
初中音樂課程對學生的情操教育和人生格局發(fā)展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音樂課堂是培養(yǎng)初中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的最佳平臺。通過學習音樂,初中生不僅可以了解到音樂作品的精髓,還能夠培養(yǎng)心性,陶冶身心使之健康良性發(fā)展。但是,在農村特別是在偏僻山區(qū),由于經濟科技和教育理念發(fā)展相對落后,師資與物力供給相對不足,一些學校還沒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及網絡平臺,而且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比較薄弱,這些對很好地組織音樂教學極為不利。因此,身為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我們必須結合當?shù)卦O備條件有計劃性的調整教學思路,樹立正確的可發(fā)展的音樂教育觀,利用現(xiàn)有資源、師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擺脫人們對多媒體學習模式的依賴,竭盡所能的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使學生深受音樂魅力的感染進而學到豐富而又優(yōu)雅的音樂知識,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
1.利用經典范唱,傳遞音樂課程信息
目前還有一部分農村學生音樂基礎加之學校設施條件比較薄弱,導致初中生很難能從音樂本質去理解和接受音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經典范唱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綜合能力。教師在經典范唱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把曲目的音樂文化信息暗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音樂本身,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音樂興趣和強烈的音樂渴求欲望。比如,在講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子之歌-澳門》一課時,教師開熱身環(huán)節(jié)可以先播放本歌曲所要描述的歷史印記材料,然后讓學生們通過錄音機聆聽遠方的澳門女孩容韻琳演唱的這首歌曲,一起回到那一年,共同體會歌曲中所蘊含的不離不舍的感情。當充滿童真的聲音從錄音機中飄出來時,學生們即刻去聚神傾聽,沉浸在歌曲的故事文化之中。聽完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學生們都從歌曲中聽出了遠在澳門的中華同胞對祖國的那種遙相思念和不舍之情。這就達到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目的,領悟到了歌曲中所表達的那種愛祖國和思念家鄉(xiāng)的人文之情。
2.聽、唱、演相結合,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
由于缺乏多媒體的輔助,很多教學內容可能無法更加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為了彌補多媒體技術缺乏帶來的不足,給學生們更多的展示機會,音樂教師就必須付出辛苦和努力,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聽、唱、演相結合,將課程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比如,講人音版音樂課程《我不掛帥誰掛帥》這一課時,教師先用錄音機為學生播放這段京劇,讓學生感受京劇中的唱腔。然后,教授學生學唱京劇,教師范唱,讓學生去感受節(jié)奏,體會京劇1/4拍形式,有板無眼的板式結構,鼓勵學生試著把節(jié)奏念出來,用手輕拍腿打節(jié)奏。最后,讓初中生自己學唱,再加入蘭花指的手勢,將人物特點表演出來,雖然學生們唱腔不標準,動作也花樣百出,但這極大的激起了學生對的京劇感知熱情。
3.結合人土風情,自編音樂課程資料
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完成新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還要讓學生對地方文化有所跟進。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結合本地的人土風情自編音樂課程,把本地的皮影戲、抬桿、猴幫子舞等音樂形式引入課堂。這些地方戲曲和文化走入課堂,更好地讓地方文藝作品服務我們的音樂課堂,讓音樂美滲入到學生內心深處,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比如講人音版初中音樂《梨園金曲》一單元后,教師給學生安排了一堂皮影戲的欣賞課,通過播放經典的皮影段子,想給初中生們從整體上對本土的皮影戲有一定的認知,許多學生還能跟著唱上兩句,或者是引導學生進行皮影人物制作,然后進行表演,學生的參與熱情特別高漲,課堂效果非常好。很多小學生的音樂潛力被激發(fā)出來,課后在音樂社團里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4.自制音樂學具,體驗音樂文化之美
自制音樂學具可以有效地彌補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也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演奏能力和藝術表演力。初中生一邊自制音樂學具,一邊學習音樂理論知識,達到了對音樂的全面了解。比如學生學習了關于鼓的知識以后,音樂教師可以讓初中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鼓,材料選擇身邊可用的物品或者是廢舊的材料,學生們準備了奶粉桶、剪刀、畫筆、卡紙、小絨球等物品,然后開心的進行制作,課堂上歡樂不斷。經過一番努力很多學生設計出自己心愛的小樂器,鼓體制作完畢后,學生用小絨球和細木棒做成小錘子可以錘鼓演奏了。音樂教師讓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鼓制作音樂節(jié)奏,學生們制作出各式各樣的節(jié)奏,都十分開心,充分體驗了音樂帶來的樂趣,加深對音樂文化的印象。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對農村初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樂感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著非常導向作用,有利于拓寬農村中學生的文化視野。因此,農村初中音樂執(zhí)教者要廣開思路,在沒有多媒體設計下的音樂教學情況下,要不斷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把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有魅力,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縮小與城市學生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馮路.在條件簡陋的農村學校中,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J].音樂大觀,2014(15).
[2]趙麗.淺談如何上好農村中學的音樂欣賞課[J].中華少年,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