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霞
摘要:語文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信息,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能夠遷移感知獲得自我的領悟,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樹立積極意識有很大的幫助,雖然學生的閱歷淺薄,但經過閱讀打開了生活的天窗,可獲得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嘗試體會,幫助學生形成了健全的價值觀念,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精神熏陶,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而是要綜合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情感意識,展開語文視域下的心靈溝通。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引言:
初中語文的題材較多,在語文不同的情境中,梳理故事的梗概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情感智慧,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單一化的形式,采取多樣化的語文互動形式,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散,展開思維的系列聯想,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語文思維,課堂上也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情感,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語文的情感摸索,提出自己對情感的體驗感受,尋求更多機會讓學生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優(yōu)化語文教學效果。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影響
1.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
情感教育首先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織,而后是學生與文章之間的情感交匯,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夠在情感教學中,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潛意識,幫助學生走進情境空間中,展開自我的情感聯想,而不是始終亦步亦趨的跟在教師的身后,假意理解情感內涵死記硬背。情感教育潛移默化的讓課堂的氛圍變得融洽,也讓學生更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利于課堂角色的轉換。
2.情感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提高書面成績,還要求學生在語文文章中,能夠產生語文的問題聯想,將語文獲得的知識內化,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形成積極的思維態(tài)度,對于學生來說,語文是他們前行路上的指明燈,可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強化。
二、實行情感教育的途徑和方式
1.通過情感的交流進行教學,以情激情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教育理念也隨之不斷改變,教學模式不斷進行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不能拘泥于教師教學生學的禁錮模式,要充分考慮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態(tài)度,緊扣學生的心弦。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情感和學生交流,不能過分發(fā)揮自己的脾氣,要在情感上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共鳴,不能將自己的情感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僅不能讓學生學習知識,同時也不會再情感上打動學生的心。
2.根據實際情況,將情感寓于課文中
語文學習不如其他學科有活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情感交流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生體會每個角色的心理和神態(tài)以及動作特征,每一個神態(tài),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表演得形象生動,給人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現其情的感覺,仿佛身臨其境。這種教學模式適于敘述類文章,讓學生能簡單直觀明了的了解文章的內容,揣摩其中蘊含的感情和思想。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就像在看電視一樣,甚至比看電視和電影更加刻骨銘心,在娛樂中學習語文知識,在輕松的氛圍下增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增進感情和情感。對于記憶文章內容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和方式。
3.通過各種多媒體設備,借景抒情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等先進設備逐漸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改變了以往教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舊格局。通過種種模式的設立,全方位地調動孩子們的聽覺和視覺,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意想,吸引學生們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課程的熱情和期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比如講到初中課本里《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通過真實的圖像,將那份凄涼和情感滲透到小學生的情感里,兩者相撞,會引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和憐憫之情,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jié)更加深入了解,達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并要求孩子看完電影后每人寫篇讀后感,談談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對文章的感受。這樣既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很深的理解,也對生活態(tài)度和情感有很大的影響,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總之,多媒體等設備給學生展現的是最新的,全面的,富有說服力的內容和資源,而且與教師板書教學來比較,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都有很大的改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4.圈畫美言佳句
利用各種形式進行情感教育,正確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首先要注意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重點語段、美言佳句要引導學生加圈加點,吟誦反復。仔細體會文章的氣勢和韻味,從而受到啟發(fā)和感染;也可通過逆向思維,正反對比,辨析總結。第一次教《背影》這篇課文,筆者是按照規(guī)范的教學模式進行的,介紹作者、背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還特別注意抓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進行具體分析。例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動詞所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這些動詞如何用得好,不可替換等??墒?,學生學起來并不認為這篇名作精彩,講到這段內容,學生還覺得很好玩,很可笑,甚至認為父親給兒子買橘子這樣的小事,實在是不值一提。更有學生認為父親給兒子買橘子就是應該的,有什么可以值得“流淚”?后來,再教這篇課文,換了教法。先談筆者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講父母對筆者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的關心幫助。特別是父親在筆者考大學、擇業(yè)等重大問題上,對筆者的支持和鼓勵。然后由學生談他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談父母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在這次教學中,學生都非常激動,發(fā)言十分踴躍,更令人感動的是,兩次都有學生含著熱淚向大家講述父母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故事。接著師生一起學習《背影》。
結束語
情感是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性,人與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是情感,無論在學生還是工作上,都會有情感的參與。教學運用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增進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知識。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文章表達的思想來渲染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讓學生在情感互動中學習文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逐漸提高,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蛟.語文趣例與中學語文課堂情感體驗[D].東北師范大學,2012:23-24.
[2]李佳仙.以媒促教讓中學語文課堂更加靈動[J].小學時代教師,2010 (5):12-13.
[3]葛金富.學生的體驗成就課堂的精彩[J].新課程(下),2011 (2):24.
[4]劉玉枝.中學語文情境教學與學生的情感教育[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