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一焱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jīng)濟發(fā)展積極向好,廣大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飛躍性提升。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對比于物質(zhì)世界的極大滿足,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卻是江河日下。在教師看來,人們的精神道德品質(zhì)不能夠和物質(zhì)世界相匹配,故而造成了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上公民的責任意識淡薄。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在深深拷問著每一名中國公民的精神和靈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公民責任;研究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公民責任意識,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基礎社會價值觀念。為此,教師需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責任意識教學。首先,教師需從教材內(nèi)容入手,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責任意識的認知。其次,教師應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觀念。最后,教師需指導學生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以此有效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深入研究教材內(nèi)容,指導學生責任教育
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時,需要從教材的角度出發(fā),教授學生相應的知識內(nèi)容,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于社會責任的基礎認知。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教學重點,不斷審視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是否足夠強,并不斷強化自己的社會法律認知水平,通過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最終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認知觀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為此,教師通過細致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學,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使之不斷學習并恪守相應的規(guī)范。學生身為公民,需嚴格按照社會的道德要求,以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處事,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養(yǎng)成遵紀守法、團結友愛、明禮誠信、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親情之愛”的內(nèi)容時,就可結合相應的教材內(nèi)容進行全面性知識指導。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指導,明白了作為家庭中的一名成員,需要怎樣和父母家人進行最為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同時,教師需將教材知識和學生的實際家庭狀況相結合,使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理解更加充分。學生也通過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需要采取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和技巧,才可幫助整個家庭構建和諧友善的家庭氛圍。故而,通過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的延伸和分析,使得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指導更加貼近學生現(xiàn)實,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結合實際案例教學,使之具有責任觀念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期間,需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為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分析學生的各種社會行為,結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對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水平。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其設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并補充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理解。此外,教師需為學生營造對應的生活化課堂教學氛圍,以此充分刺激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興趣。教師應不斷打磨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使之可以充分打動學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可以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內(nèi)容,并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各種行為,符合社會責任的要求。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社會責任意識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中的新聞事件,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特別是當前結合我國頻發(fā)的間諜事件,教師可以以此為實際例子為學生進行全面性的教學指導。如,當初“遼寧號”航母下水之前,在日本某網(wǎng)站上公布出來的遼寧艦的高清照片,以及某鄰國人員偽裝我國科技人員進行非法測繪等,通過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事件,教師能夠使學生明白,作為一名中國公民的根本責任。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案例,還可幫助學生強化社會認知觀念,使學生可以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真正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大國公民。
三、進行社會實踐延伸,強化學生社會責任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需要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故而,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后,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加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水平。所以,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必要的社會實踐能夠起到良好的磨煉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法律為我們護航”的知識后,決定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此時,學生決定在校內(nèi)開展“反對校園欺凌,法律保護我們”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故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后,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全面性的問題分析,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李元清.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友善價值觀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陳禹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公民教育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