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茂
摘要:美術的學習是在中學階段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在教學的體系中重要的組成內容。美術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方面的藝術提供了很好的途徑,不僅可以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陶冶情操,也可以對生活情趣、學習的內容進行豐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學生從下就有了很大的學習壓力,而美術的學習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的調節(jié),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中學;改革;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65-01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美術的教育和學習對中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但是從我國中學美術的教學的狀況來看,大部分都是側重于美術理論上的學習和教學,對美術教育的知識滲透在教學的活動中非常的少。由于存在教學的形式上不靈活,使得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加上教師和學生把學習的心思都放到參加升學考試的文化課的學科上,使得嚴重的阻礙了中學美術教育的事業(yè)發(fā)展。所以,面對現在美術教育的教學現狀,要進一步進行分析原因,找出一些改革的方法,促進中學美術教學的進步。
1.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
1.1 教學上重文化課教學、輕美術教學
雖然我國實行了素質教育,但是在一些中學的教育上還是存在不重視美術教學的狀況,很多教師或者學生家長還是認為學習好文化課程比較重要,美術的學習會浪費學習的時間。這種觀念的存在使得很多學校在開設中學美術課程的教學時間比較短,甚至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例如:由于教學大綱和目標的要求,很多學校安排了美術的課程,一周一節(jié)或者是兩節(jié)的課程,但是總是會有在該上美術課程的時候,由于各種原因上不了,或者專業(yè)課的老師由于請假沒有講完的課程都會選擇在美術這節(jié)課程進行對文化課補課,使得學生美術的課程少之又少,文化課程擠占了美術課程的時間。
1.2 在中學美術教學的課堂上美術感官的教學缺失
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教學是越來越普及,由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展示一些課件然后到學生去練習繪畫在中學美術教學成為主要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從表面上進行直觀的展示,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考,造成美術感官的缺失。例如:在學習筆墨章法課程時,教師只是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課件和一些視頻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是應該在實踐中對每個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且做一些示范。不能全部依賴于多媒體教學,應該把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資源的補充。只有這個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實現中學美術教學的目標。
1.3 缺乏審美視角的轉化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額審美觀念,教師對所要教授的課程也是如此,每個教師對教學的內容也有著不一樣的視角,如果在學習中不能實現審美視角的轉化,就容易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也使得學生在認識上也比較片面。因為教師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是傾向于用經驗和自身的不成熟的想法這是很難避免的。例如:在中學的美術教材上有一節(jié)課程內容是需要學生對花鳥畫有深刻了解的,教師如果只是給學生欣賞一些花鳥畫的作品,不能給學生分析花鳥畫在每個時期的特征,就會使得學生對畫的認識出現偏差,很難有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反復的研究,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審美視角轉化。
2.中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2.1 提高對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
中學美術教育的學習雖然在升學考試上不計人總成績,但是美術的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無形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數學中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時候,因為有很多學生剛剛接觸立體圖形,空間的想象能力比較差,這時需要借助于畫圖來解決。美術學習對數學就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初中美術教育的教學上,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培養(yǎng),因此有助于數學學習,需要提高對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
2.2 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因材施教
中學美術的教學目標與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中學美術的教學是需要技能、藝術以及三者相結合。教師不僅要有很強的美術教學的能力,還要能夠及時的對學生進行了解和分析,不斷的根據學生來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做到因材施教。比如:中學生正處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趨于成熟的階段,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并且對社會的認知和發(fā)展有了探層次的了解和需求。加上之前學習的美術基礎,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些興趣特點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2.3 實現中學美術教學方式靈活化
教學方式靈活化有利于教育的效果、教學的成效的提高,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普遍應用,的確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便利,也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但是在中學美術教學上,還是應該減少過度的對多媒體教學的依賴程度。教學方式的靈活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美術。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去,在課堂外進行寫生,并不斷對學生的視野進行開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空間,養(yǎng)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且從大自然中感受創(chuàng)作靈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結語
素質教育使得美術教學有了很大的改進,也取得了很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發(fā)揮美術教育的作用,就更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對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綜合性的發(fā)展,實現中學美術教育科學、高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杰.中學美術教學與審美心理培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年08期.
[2]徐成.中學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山東教育(中學版),2016年26期.
[3]成興平.中學美術教學隨感[J].寧夏教育,2015年03期.
[4]張銀萍.關于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好家長,2018年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