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繁忙的課業(yè)中,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shù)類基礎課程,與文化課的學習方式是明顯不同的。它不僅要求學生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對音樂的興趣,還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使之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音樂這門課的魅力?;咏虒W模式正是這兩個要求的完美結(jié)合,既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又能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便及時做出教學調(diào)整,使課堂和學生的學習充分貼合。
【關(guān)鍵詞】:高中 音樂課 師生互動
前言: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中的地位多年居高不下,而新時代對素質(zhì)人才的渴求更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shù)類課程,恰到好處地滿足了當前教育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呢?互動教學模式是這個問題的正解?;咏虒W模式讓學生與老師的配合更緊密,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受益良多,老師的教學壓力也得到了釋放,一舉多得。
一、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1.1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為灌輸式教育,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導致課堂枯燥無味。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改變課堂氛圍,一掃傳統(tǒng)課堂的沉悶,學生可以盡情地自由發(fā)揮,表現(xiàn)自己,課堂氛圍漸漸被帶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課堂越來越精彩。音樂本身就需要表現(xiàn),開口是第一步,學生之間相互激勵,像進行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一個人開口歌唱,就會點燃越來越多的渴望表現(xiàn)自己的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不僅在與他人的思想觀念的碰撞中學到了知識,而且教師的工作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輕松,課堂氛圍充分地活躍起來,師生共享著音樂世界的盛久不衰。
1.2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扮演輔導的角色。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氛圍變得民主和諧,學生更加自在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再由教師給出評價和指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動力完全來源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這樣一來不僅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其學習的興趣,而且讓他們學會了課堂上的音樂知識,更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其未來人生的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這樣的教學模式也需要教師勇于改革,需要教師對課堂氛圍的煽動有獨特的見解,需要教師敢想,敢實踐,在師生的共同探索中找到課堂最精彩的點。
1.3提升師生感情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與教師都束縛在自己的角色框里:學生是課堂知識的接受者,老師是課堂知識的傳播者,二者之間就是一種僵化的師生關(guān)系,鮮有情感可言。而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較為頻繁,學生能意外地發(fā)現(xiàn)老師身上的一些“萌點”,老師的形象也不再像從前那般嚴肅,反而會變得和藹可親,這樣一來,學生更愿意親近老師,老師也能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在教學中更加喜愛學生。愉悅感的加入往往能使工作或?qū)W習更加輕松。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約束,共同進步,不僅學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也會為了給學生做表率而嚴格要求自己,從而獲得進步。
二、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2.1采用趣味教學方式
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帶來良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課堂的高效進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的價值。而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往往就是一些能應用于實際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聯(lián)系實際問題。例如,在進行《黃河大合唱》的講解時,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去一趟黃河,然后讓他們寫兩百字的觀后感,再對這一課進行講解時,學生都多多少少會了解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波瀾壯闊,自然教師的工作也減輕了不少,學生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對這堂課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起來對音樂的興趣。
2.2引入多媒體設備
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多媒體不僅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帶來了教育的變革。把多媒體引入教學當中來,是教育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也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眼界對其進行更好的教育而進行的教育改革。為此,學校應對每個教室都進行多媒體設備的配置,以便教師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青少年往往會被新型的多媒體設備所吸引,因此配置設備只是第一步。教師應當合理利用新型設備,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對多媒體的好奇轉(zhuǎn)移到對知識的好奇當中來。比如,在講解《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音樂鑒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下載木蘭從軍的電影給學生看,在了解了歷史背景后,再進行音樂鑒賞的講解就會容易得多。而且多媒體自帶的音樂伴奏,歌舞表演等功能,恰好能彌補部分學校音樂設備的空缺。
2.3傳統(tǒng)與流行的碰撞
當下流行樂占據(jù)主流,傳統(tǒng)音樂難以引起青睞。而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藝術(shù)總要有人傳承。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的熱情,是教師教學時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傳統(tǒng)文化只有傳承意識還遠遠不夠,教師應敢于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與流行相結(jié)合,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傳統(tǒng)的興趣與熱情。例如,古詩詞本就不完全屬于文學,在古代,它們是用來演唱的曲子。教師可獨具匠心地對其進行編曲,如李白的《蜀道難》,網(wǎng)絡上便有歌手為其編曲演唱,這對教師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新時代下已經(jīng)顯得格格不入,對其進行適當?shù)母母锸敲總€教師應具有的素質(zhì)。
三、結(jié)語
在高中音樂課堂上實現(xiàn)互動式教育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在探索的的過程中不怯懦,勇于嘗試是非常好的品質(zhì)。而學生也應當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改革,相信在雙方的努力下,這種師生互動模式不僅會應用在音樂課堂,也將推廣到其他科目,定能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學麗. 新形勢下高中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構(gòu)建[J]. 北方音樂, 2018, 38(6):177-177.
【2】陳智林. 高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9):242-242.
作者簡介:黃越(1971.10)壯族,籍貫:廣西蒙山,本科,中學一級,方向:高中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