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重要作用。所以,探討把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能為湖湘文化如何融入湖南高校思政教育作為鋪墊,能為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起到獨特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湖湘文化 藝術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始終從國家戰(zhàn)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在習近平關于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歷次講話中,充分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國家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強調:“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統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1]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盵2]
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重要作用。梁啟超強調:“可以強天下而保中國者,莫湘人也?!睏疃仍凇逗仙倌旮琛分姓J為:“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2014年4月9日,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湖南時說,總有湖南人在重要歷史關頭起決定作用[3]。但目前如何從實際出發(fā)推動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包括藝術職業(yè)院校中傳承、轉化、創(chuàng)新的研究與實踐還不足,關于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的成果還零散,不系統,不夠深入,缺乏有力的轉化框架,停留在淺層次的嫁接層面,沒有深入分析其轉化路徑,研究理論體系尚未形成[4]。所以,本人試以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為切入點,探討其融入的內容和路徑,為湖湘文化如何融入湖南高校思政教育作為鋪墊。
二、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內容
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內容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凝練篩選。藝術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個性特點,體現為學生崇尚自由,個性鮮明;思想活躍,創(chuàng)造性強;重專業(yè)輕文化,實踐能力強而人文素質低。二是心理行為特點,體現為感情豐富,但容易沖動,缺乏理性認為;思想上積極進取,自信心、好勝心強,但自我認識不足,主觀盲目性大。三是思想政治特點,體現為不關心政治,政治理論修養(yǎng)欠缺;價值取向多元,理想信念淡薄,社會責任意識不強[5]。所以,選取湖湘文化的內容不能大而全,而要精而準;不能太高深,而要選取經典事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感。
(一)湖湘文化的內涵精髓
湖湘文化不僅是指湖湘的精神文化,而且還包括湖湘的民俗文化和物質文化。著名哲學家方克立教授認為:“‘湖湘文化是一個涵蓋面廣闊的概念,不僅包括哲學、倫理、政治、法律、文學、藝術、宗教等精神文化,而且包括民風、民俗、民族心理等‘俗文化,甚至包括飲食、服飾、建筑、歷史遺存、江山勝景等物質文化?!盵6]所以,關于湖湘文化的特點、內涵等論述的很多,涉及面廣,從廣義范圍內看,湖湘文化的特點與內涵主要有:百折不撓、兼收并蓄、經世致用、敢為人先、心憂天下等方面。但針對藝術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凝練湖湘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時,本人認為先要從湖南口語進行總結提煉,即“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再與此相結合,并根據歷史起點和邏輯關聯,把湖湘精神提升精煉為“心憂天下不怕死、百折不撓霸得蠻、敢為人先立潮頭”。這既體現了湖南歷史起源上以屈原為代表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又體現了歷史進程中湖南人勇往直前、吃苦耐勞的精神,還體現了湖南人敢于創(chuàng)新并對湖湘文化進行了豐富和超越。
(二)搜集整理湖湘文化的經典事例
針對學生特點,搜集準備與藝術專業(yè)相結合的典型事例是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湖湘文化典型事例的搜集主要應以視頻、圖片、音樂與典型案例等形式為主。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高度重視與湖湘文化的融合,擬從“10+10”湖湘文化教學資源入手,具體為:10個湖湘愛國革命人士典型事跡材料、10個湖湘人士經世致用典型事跡材料、10個湖湘紅色景觀、10首湖湘革命歌曲、10首毛澤東經典詩詞、10部湖湘?zhèn)鹘y劇目、10個湖湘優(yōu)秀校友典型事跡材料、10部湖湘經典紅色書籍、10部學生創(chuàng)作獲獎的湖湘題材優(yōu)秀視頻作品、10個當下湖湘人士典型事跡材料等。
三、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
(一)思政教育人員培訓與隊伍組建相結合
為把湖湘文化融入學生的思政教育,學院必須高度重視,總體布局,支持選拔思政教育人員參加湖南地域一系列湖湘文化的普及項目,再通過文藝沙龍、學術討論、自學思考等提煉掌握湖湘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民俗文化和物質文化。如參加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和湖南省社科聯主辦的“湖湘大學堂”,參加湖南省社科聯已經批獲了的24個“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的學習,主要有長沙理工大學主辦的“湘繡的觀念宣傳與普及”、湖南科技學院主辦的“瀟湘石刻文化考察展”、懷化學院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等。
為把湖湘文化融入學生的思政教育,還必須組建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思政教育隊伍,這支隊伍既包括思政管理者,又包括思政教育者。要成為一支優(yōu)秀的思政教育隊伍,必須在不斷培訓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學習、領悟和提高,既要提升自身的素質,更要加強對湖湘文化的踐行,這樣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湖湘精神去影響學生、激勵學生、塑造學生,成為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和引領者,成為指導湖湘文化融入藝術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指導者。目前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高度重視湖湘文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有以研究湖湘文化為主題的教授2人,有諸多與湖湘文化相融合并獲得國家級大獎的作品和項目,如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湖南少數民族織錦文化創(chuàng)意與工藝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紀錄片《蠟染湘西》、獨幕劇小戲小品《永遠的溫暖》等。
(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即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育即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育,是目前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的必備活動與形式,即通過網絡促使學生現行學習湖湘文化的相關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思考并完成思政教育中管理者與教師布置的相關事項,為線下包括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中的湖湘文化活動做好準備工作。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網站中,重點添加了湖湘文化的專題講座和“10+10”的湖湘文化材料。在線下,學院開展了大量湖湘文化的實踐活動,一是在思政班級活動中,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要求學生完成相關實踐作品,如拍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微電影、拍一組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圖片、設計一組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美術作品、編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劇本、演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音樂劇、跳一個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舞蹈、演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戲劇、演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花鼓戲、唱一首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歌曲、設計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播音主持活動、設計一部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動畫作品、參觀一次湖湘紅色景觀并寫出觀后感、參加一次以傳承湖湘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等。二是把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結合起來,在藝術專業(yè)課教學中把湖湘文化融入其中,打造課程特色。如將湖湘文化中的傳統劇目湘劇、花鼓戲、祁劇,傳統曲藝長沙彈詞、祁陽小調、傳統舞蹈、土家族擺手舞、湘西苗族鼓舞,傳統音樂桑植民歌、湘西苗族民歌等融入藝術專業(yè)教學中。三是把湖湘文化融入文藝活動。如舉辦湖湘文化藝術節(jié),通過文藝演出、書畫競賽、文物修復、湘繡展示、攝影攝像作品展覽等讓學生感受湖湘文化氛圍,體驗湖湘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人民日報.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第五屆會員大會開模式會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25/C64094.html.
[2] 人民網—人民日報.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 //people.com.cn/n1/2016/0519/c64094-28361550-3.html.
[3]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胡錦濤:總有湖南人在重要歷史關頭起決定作用[EB/OL].http://news.163.com/14/0415/05/9prl4q8pooo1124J.html.
[4] 田光輝.對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校文化建設的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15(3):118.
[5] 彭朝陽.藝術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與路徑選擇[J].當代教育論壇,2015(4):69-71.
[6] 方克立.湘學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意義[A].//湘學:第二輯[C].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