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學瑞
摘要:將初中的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促進生物高效課堂建設。本文探究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以期與同行交流。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
一、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尋找學生新知識的生長點。學習是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經驗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學習新的生物知識。因此,生物教學中需要積極關注學生已建立起來的知識經驗,關注學情,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新的知識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生長點。
2.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提升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在于設置課堂問題、通過問題引領、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fā)現生物現象、并進行相互交流,以生活現象解釋書本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調動已有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學科知識的意識,提升學科教學的實效性。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問題。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要將教學任務交給學生來探究,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因此,生物生活化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生活的問題入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以教學“生物的變異”這一內容為例,就可以從生活中的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入題導入新課,引出遺傳這一生物現象。提出如下問題:李思維的父母個頭都不高,但卻生出來李思維這么個高個子的孩子;徐丹鳳的父母都是單眼皮,卻生出來徐丹鳳這么個雙眼皮的女兒,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樣的生活化案例一拋出,學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發(fā)出來,課堂表現非常積極,學生聯系已有生活經驗,開始探討和學習新的一課。
2.教學內容生活化,知識講解通俗化。初中生物知識較為抽象,生活化教學內容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形象化。以教學“合理膳食與食品安全”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我上課時把很多食物帶進了教室,引導學生親眼觀看食品如何搭配,教學生學習識別食品安全標志,比較認識食品安全與不安全的特征,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降低了知識理解的難度,勝過簡單的說教,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3.指導學生親自實驗,提升學生切身感受。生物實驗是生物知識的變化過程的直觀化演示,生物教學離不開生物實驗,最有效的生物知識也是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活動獲取的??墒巧飳嶒灥拈_展難度相對較大,且受空間環(huán)境的限制,部分學生無法清晰地觀看實驗過程。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準備一些實驗所需材料,指導學生課堂親自參與實驗活動,也可以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學做,豐富學生的切身體驗,提升實驗效果。
4.作業(yè)設置聯系生活,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課后作業(yè)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鞏固和延伸,生物學科課后作業(yè)的設置也應該適當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生課堂所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課本所學探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三、結語
初中的生物生活化教學,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問題;課堂知識講解通俗化,課后作業(yè)設置生活化;指導學生親自實驗,提升學生切身感受;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促進生物高效課堂的建設。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張永剛.淺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