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蓮 陳子睿 周關芬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常以四肢末端疼痛、麻木、蟻行感等感覺障礙為主要臨床癥狀,發(fā)病多呈現(xiàn)對稱性和多發(fā)性,為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3]。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護理干預是控制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關鍵。穴位貼敷是我國古老的療法之一,用于DPN患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所,使受累肢體末端受益[4~6]。加之紅外照射,使局部溫度提升,疏通經絡,達到內病外治的作用,更能使藥物發(fā)揮效能[7,8]。個性化護理是針對患者個體差異制定的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更能顧及到患者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開展醫(y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進而更積極地配合治療[9]。本研究對50例DPN患者實施穴位貼敷加紅外照射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DPN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和安慰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4~69歲,平均(53.3±7.26)歲;病程(0.56±0.44)年。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5~68歲,平均(52.96±8.13)歲;病程(0.61±0.39)年。安慰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4~70歲,平均(54.12±8.01)歲;病程(0.59±0.41)年。3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協(xié)議。本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明確的糖尿病病史;2)神經病變確診于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后;3)符合DPN臨床表現(xiàn);4)以下5項檢查中如果有2項或2項以上符合則診斷為DPN:尼龍絲檢查,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踝反射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有2項或2項以上減慢、振動覺及溫度覺異常。排除標準:1)頸椎病、腦血管疾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2)妊娠或哺乳期女性;3)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4)其他系統(tǒng)或器官嚴重病癥者;5)認知或溝通障礙者。
1.3 方法3組患者繼續(xù)實施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環(huán)及神經功能等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加糖尿病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穴位貼敷加紅外紅光照射穴位治療及個性化護理干預,穴位敷貼藥物組成如下:黃芪10 g,川芎3 g,白芥子3 g,威靈仙2 g,當歸尾3 g,麻黃2 g,紅花2 g,細辛1 g。將諸藥研末,佐以生姜汁調成糊狀,將制備好的藥物取適量放置于加膜、加圈無紡布空白貼的內圈中,制備成穴位貼。敷中脘、關元、建里、條口、豐隆,每日1次,每次貼敷時間30 min,配合紅外/紅光照射穴位(雙足三里、雙地機、雙太沖、雙涌泉),每日1次,每次照射時間30 min,共4周。安慰組除穴位貼藥物(黑米粉30 g配以適量開水調如膏狀)不同外,余穴位貼敷加紅外紅光照射穴位治療和護理措施均與觀察組一致。個性化護理措施包括:1)多樣化健康教育方式:多媒體圖文講解、微信平臺推廣相關知識、宣傳手冊及圖表等;2)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一對一個體性健康指導;3)發(fā)動家庭支持系統(tǒng)參與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運動干預;4)針對性DPN護理、心理指導、飲食藥物護理指導等。
1.4 觀察指標1)多倫多臨床癥狀評分(TCSS)[5]包括神經癥狀、反射及感覺評分。癥狀:下肢麻木或無知覺、疼痛(燒灼痛或電擊樣痛)、乏力、針刺樣感覺、行走不穩(wěn),并詢問上肢是否有相似癥狀。無異常計0分,一個癥狀計1分,共6分;反射:踝、膝反射,共8分,無異常計0分,一側減弱為1分,消失為2分;感覺:檢查右拇指的痛覺、振動覺、位置覺、觸覺和溫度覺5項內容,無異常計0分,一個癥狀為1分,共5分。3項檢查總分19分。2)分別于干預前后對所有患者采取震動感覺閾值(VPT)檢查-足部感覺神經,囑患者平臥,連接振動感覺測定儀于患者第一足趾基部和足背,隨著電流電流增強,震動儀震幅會隨之增大,患者感知到震動的伏特數(shù)為檢查結果,3次測量,取平均值。參考范圍:病變臨界區(qū)域10~15 V,輕度~中度病變16~24 V,嚴重病變>25 V[3]。3)對所有患者干預前后進行生活質量測評,測評量表參考生活質量簡易量表SF-36[7],該量表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批準,信度可靠。量表包含8個維度,涵蓋生活機能和職能、軀體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狀況、情感及心理健康情況等方面。各維度分別計分再累加,此為原始分數(shù),再通過標準公式轉換為最終分數(shù),分值0~100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參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歸類及分析》對3組患者干預后的療效進行判定[10]:顯效:無自覺癥狀,膝腱反射基本正常,VPT檢查結果正常;有效:自覺癥狀、膝腱反射好轉明顯,VPT檢查結果有改善;無效:自覺癥狀、膝腱反射及VPT檢查結果無改變??傆行蕿轱@效與有效例數(shù)之和除以總例數(shù)再乘以100%。5)對3組患者入院、出院時針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問卷由科室自行設計,內容包括糖尿病護理要點和知識、DPN相關知識和護理滿意度。
2.1 3組患者TCSS評分及VPT檢查結果對比所有患者均配合完成了整個研究,無脫落病例。干預前3組患者TCSS評分及VPT檢查結果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3組TCSS評分及VPT檢查結果均明顯降低(P<0.05),3組之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最優(yōu),安慰組次之,見表1。
表1 3組患者TCSS評分及VPT檢查結果對比 (例,
注: 與干預前對比,1)P<0.05;與觀察組對比,2)P<0.05;與對照組對比,3)P<0.05
2.2 3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干預前,3組生活質量SF-36各維度得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3組生活質量SF-36各維度得分均改善明顯(P<0.05),3組之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最優(yōu),安慰組次之,見表2。
表2 3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注:與干預前對比,1)P<0.05;與觀察組對比,2)P<0.05;與對照組對比,3)P<0.05
2.3 3組患者療效對比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6.00%,對照組62.00%,安慰組72.00%,3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3。
2.4 3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干預前,3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觀察組和安慰組較對照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提升更為明顯(P<0.05),觀察組和安慰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6.00%、84.00%,明顯大于對照組的64.00%(P<0.05),觀察組和安慰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4。
表3 3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注:與觀察組對比,1)P<0.05;與安慰組對比,2)P<0.05
表4 3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 (例,%)
注:與干預前對比,1)P<0.05;與對照組對比,2)P<0.05;與觀察組對比,3)P>0.05
對于DPN的發(fā)病機制,目前普遍認為可能與高血糖狀態(tài)的神經異位放電、神經血供不足、氧化應激和遺傳等關系密切[11,12]。針對本病,西醫(yī)一直是以對因對癥治療為主,并需要患者有良好的遵醫(yī)行為和自我護理相配合[5~7],而個性化護理能從多個角度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綜合護理,使患者得到人文關懷的同時,得到更多糖尿病相關知識和護理的健康教育及指導,從而使護患關系更加密切,醫(yī)療服務推進更為順利。DPN在中醫(yī)范疇中屬于“痹證”“痿證”,認為該病是因為寒凝脈絡、血行不暢、不通則痛,可與西醫(yī)的微循環(huán)障礙學說互為論證[13~15]。在中脘、關元、建里、條口、豐隆等穴位貼敷藥物黃芪、川芎、白芥子、威靈仙、當歸尾、麻黃、紅花等,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健脾補中、益氣固表等功效, 配合紅外照射穴位足三里、地機、太沖、涌泉穴,達到補氣活血、化瘀、祛濕、通痹的效用,改善患者肢端麻木疼痛的癥狀,加快神經傳導和血運速度[5,13]。本研究將個性化護理配合穴位貼敷及紅外照射,可操作性強,且安全可靠、費用低、見效快,患者依從性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3組TCSS評分及VPT檢查結果均明顯降低, 3組之間對比差異明顯,觀察組最優(yōu),安慰組次之,說明穴位貼敷和紅外照射對DPN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疼痛緩解等作用明顯。3組生活質量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最多,從側面論證了觀察組干預措施的療效,患者DPN癥狀恢復的好,才能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比較3組治療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觀察組為86.00%,安慰組72.00%,對照組62.00%,進一步證明了穴位貼敷和紅外照射的療效,原因可能與穴位敷藥加紅外照射可以使百脈疏通、提高體表溫度、加快血流及神經傳導速度有關,對緩解患者麻木、疼痛、肌無力等癥狀效果明顯。對比3組護理質量發(fā)現(xiàn),實施個性化護理的觀察組和安慰組較對照組的護理質量明顯要好,原因可能是,個性化護理更能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健康教育和護理方式更為人性化,患者配合度更高,因而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及護理工作滿意度就高?;颊咄ㄟ^個性化護理能夠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和自我護理技巧,與醫(yī)護人員互動咨詢,對疾病的治療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可使患者在更長的時間內更好地自我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防范。但是本小組仍需要對后續(xù)治療、護理效果進一步完善研究,擴大樣本數(shù)量,以提供更可靠數(shù)據(jù)。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加紅外照射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可以明顯改善DPN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護理效果,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護理滿意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