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東
【摘 要】目的:觀察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骨質疏松性股骨脛骨骨折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70例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將35例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35例采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以及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水平。結果: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下地時間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患者在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中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于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適用于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對于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較好,適用于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01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與患者骨質疏松癥狀有關,多發(fā)于老年人群中[1]。老年喊著出現股骨頸骨折之后,其供血的血管會出現嚴重的損傷,進而使得患者出現血運障礙與局部供血不足的情況,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均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本次研究了70例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分析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骨質疏松性股骨脛骨骨折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70例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就診的患者。其中,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齡在63~88歲;平均年齡(71.51±3.08)歲;研究組35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64~87歲;男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齡(72.47±4.32)歲;2組患者在各項資料中均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研究組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術前準備:常規(guī)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牽引脛骨結節(jié)等治療措施,對于患者原發(fā)性疾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工作,針對患者手術風險進行評估;(2)術中操作: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讓患者采取側臥位,采用髖關節(jié)后外側入路,以股骨粗隆為中心切開患者皮膚,闊筋膜張肌與皮下組織,切除外旋肌,倒“T”形切開關節(jié)囊;截取患者股骨大粗隆到股骨小粗隆前1.5cm部位的骨頭,取出測量后,選擇合適的人工股骨頭;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則切除患者關節(jié)囊后側與外側,截取股骨頸殘端部位,依照試模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假體進行植入;對股骨近端進行開髓與擴髓,對骨髓腔進行沖洗,填充骨水泥,置入假體并復位,效果良好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放置引流管,閉合切口。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與術后各項臨床治療;同時采用Harris評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髖關節(jié)功能[3]。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70例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版本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2組患者在術中與術后各項臨床指標中均采用“”進行計算,行t檢驗;在Harris評分中采用(%)進行觀察指標的計量和計數。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中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術中與術后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中均由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了手術治療的方式,其中最為常見的手術方式便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現階段的臨床研究中,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雖然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在老年患者治療中仍舊存在著較大的爭議[4]。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周圍肌群多會出現退變,穩(wěn)定性較差,反應能力較弱,在受到輕微的外力后極容易出現骨折的情況。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安全性較高,對于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多采用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后,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中均顯著優(yōu)于采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但在兩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中,對照組患者Harri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研究組(P<0.05)。由此表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治療效果更好,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于患者影響更小,康復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兩者在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中,兩者均有其優(yōu)勢所在,在臨床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史翀, 王長海.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221例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7,11(7):92-93.
于野,趙振洪.全髖關節(jié)置換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 2018,26(8):124-125.
駱雷鋒, 袁文旗, 劉照樹.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與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對比[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2018, v.20(06):73-76.
張凱, 鄧迎杰, 洪漢剛.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療效及預后對比分析[J].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8,12(4):68-69.
黃永棟, 蔣衛(wèi)平, 甘坤寧, et al.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術前風險評估及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8, v.33(04):60-62.